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創新性藍圖
書評
作者:陳學璞
廣西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廣西建設民族文化強區戰略研究報告》,是廣西社會科學院組織力量、團隊攻關的專門研究廣西文化改革發展戰略的厚重之作。這部在多個調研報告基礎上精心撰寫的專著,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精神、高屋建瓴的理論思維方式,描繪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進程中,廣西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宏圖和路線。
2011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2012年十八大和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深化文化體製改革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和部署。正是在文化全麵改革發展的大氣候下,廣西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戰略任務,接著自治區黨委十屆二次全會又發出了《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若幹意見》。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發展具有廣西氣派、壯鄉風格、時代特征、開放包容的地域文化,把廣西建設成為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文化中心、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樞紐以及中國文化走向東盟的主力省區,使文化軟實力成為發展硬支撐,這是宏大而艱巨的任務,也是複雜的係統工程。廣西社科院把這個問題的研究列入院級重點課題,課題組承擔這一課題,敢於啃硬骨頭,體現了我區社科研究機構和社會科學工作者為了建設文化強國和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而勇於擔當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
創新是這本書的靈魂,是貫穿全書的紅線。從“各省市自治區文化強省戰略出台暨專題研究成果出版一覽表”,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陝西、重慶、湖北、安徽、四川、山西、河南、浙江、遼寧、山東、湖南、雲南、廣東、福建、河北、廣西等16個省(區)提出建設文化強省(區),也許還不止這些。因此,廣西建設民族文化強區戰略關鍵在於創新,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揭示其新意之所在。具體來說,《廣西建設民族文化強區戰略研究報告》有以下幾個長處或特點:
其一,全麵係統地設計文化發展戰略。在把握國際國內文化發展大動向、大趨勢的背景下,從廣西的區情出發,指出了廣西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戰略意義、整體框架、基本內容、發展路徑、改革方略、開放體製、實施步驟、投入機製、保障體係等等。既充分展示廣西的區位、自然、人文、曆史資源優勢和文化發展家底,又看到廣西文化發展的障礙,廣西文化建設與國外區外先行地區的某些差距,以寬廣的心態和開放的眼光,借鑒美、日、韓等國和雲南、四川、浙江、湖南等省和西安市的成功經驗。
其二,突出文化發展戰略的重點和特色。沒有重點就沒有重大突破,沒有特色就沒有競爭力。第四章至第九章集中論述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重點,包括以弘揚“廣西精神”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和傳承,培育和推廣廣西文化精品和品牌,推行文化旅遊開發為主的文化產業合作,整合民族文化資源優勢、發展現代文化產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優化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以文化創新推動民族文化強區建設,等等。廣西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一大特色是,發揮廣西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依托北部灣經濟區的強勢發展,突出海洋文化和北部灣文化特色,選準文化與旅遊的結合點,推進桂西桂北旅遊產業升級,實施文化產業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打造一批旅遊文化精品,促進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聯動發展。另一個重大特色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和升級的文化基因,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投資峰會的文化效應,廣西與東盟文化的合作交流。廣西的廣大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文化資源寶藏,廣西的文化建設,之所以冠以“民族”一詞,蓋源於此。這正是廣西文化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的一個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