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和失敗同樣聞名於世——麥克阿瑟
點評: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二戰時榮任太平洋西南戰區總司令,指揮陸海空三軍力量,實行“蛙跳”戰術,直取日軍防線縱深地帶的主要目標,從澳大利亞經菲律賓一直打到日本本土。並作為美國的全權代表與中國、蘇聯、英國等國代表一起,接受了日本的正式投降。他在擔任駐日本占領軍最高總司令的五年半時間裏,地位淩駕於日本天皇之上,擴然是日本的大上皇。
麥克阿瑟1950年任“聯合國軍總司令”,指揮侵朝戰爭,因戰爭失敗被免職,不光彩地結束了自己52年的軍事生涯。他的成功和失敗都同樣聞名於世。
從西點軍校到羅斯福總統的軍事副官
麥克阿瑟(DouglasMacAlthur,1880—1964)美國陸軍將領。曾任西點軍校校長、陸軍參謀長以及美駐菲律賓最高軍事顧問、遠東美軍司令等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指揮盟軍在西南太平洋地區作戰,並晉升五星上將。戰後作為“盟軍最高司令官”駐日本。1950年任“聯合國軍總司令”,指揮侵朝戰爭。因戰爭失敗,被免職。
1880年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就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他從5歲起就開始接受軍事方麵的熏陶,父親教給了他許多軍事知識,對小麥克阿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使他很小就夢想成為一名士兵。13歲時小麥克阿瑟就進了西得克薩斯軍校,經過4年學習後以優異成績畢業。1899年夏天,19歲的麥克阿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進人了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學習。
在西點軍校4年的生活中,麥克阿瑟並不因天資聰慧而驕傲,而是表現為學習非常用功,訓練十分刻苦,樂於接受教官交給的任務,有超過別人的強烈欲望。在100名左右的同年級學生中,麥克阿瑟的學習成績有3年名列首位,包括畢業那一年。因此在第4學年,麥克阿瑟獲得了學員團的最高軍階——第一上尉。在當時西點軍校百年曆史上,以年級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的第一上尉除了麥克阿瑟外,其他僅有3人。
1903年麥克阿瑟從西點軍校畢業後,先到菲律賓服役一年,這似乎預示著他將與父親一樣同菲律賓結下不解之緣。回國後不久麥克阿瑟與父親一起,被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指派為日俄戰爭的軍事觀察員。完成觀事任務後,父子兩人又到東亞和南亞各地搜集情報。這一經曆使麥克阿瑟眼界大開,他意識到富饒的東亞和南亞以後將是美國向外擴張的重要目標,因為“這裏居住著世界人口的一半,維持以後各代人生存的原料和半成品的一半也在這裏。”“美國的未來乃至美國究竟能否生存,都不得不與亞洲及其外圍島嶼聯係在一起。”回國之後,麥克阿瑟成了羅斯福總統的軍事副官。
第一次世界中戰中戰績卓越
這時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當美國決定派國民警衛隊參戰時,麥克阿瑟是陸軍部長貝克的參謀。貝克當時麵臨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派遣由一個州的人組成的師去參戰,這個州會抱怨把全部來自本州的男子派去送死,其它州也會因未能被選上而嫉妒。因此貝克希望有一個盡可能由來自各州的人編成的師,麥克阿瑟稱這個師“像一條彩虹”。後來第四十二師(彩虹師)編成後,麥克阿瑟成了該師的上校參謀長,於1917年10月29日到達法國參戰。
到了前線後,麥克阿瑟經常深人第一線,不畏艱險,與士兵一同作戰。一次他來到第一六七步兵團B連,脫下上校製服,穿上了士兵軍裝,手執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槍,整天率領士兵們出擊,激勵他們的鬥誌。對他的這種行為,上司有人感到不滿,統帥部為此還派人去調查,得到的是對麥克阿瑟的一片讚揚聲。著名將領潘興得知調查一事後大聲嚷道:“停止這一切胡說八道2麥克阿瑟是我們部隊中最偉大的指揮者!”1918年呂月6日,麥克阿瑟由師參謀長調任第八十四步兵旅旅長。在這期間,他親自率領部下,巧妙地調動兵力,於1918年10月的14、15和16日三天內,連續奪取法國的282號、42號高地和迪查第龍高地。3個月後他又因戰功而晉升為第四十二師難將師長。又有一次在南方前線的一個夜晚,當他獨自出外散步時,突然聽到了德軍車輛的轟鳴聲,他立該警覺到敵人正在撤退。於是他當即決定趁敵人尚未重建防線之前給他們以沉重打擊,井立即把部隊集合起來,命令戰士們勇敢前進。結果這次夜間行動獲得了巨大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麥克阿瑟由於“戰績卓越,服務優異”而獲得了一係列的勳章,有1枚服務優異勳章、2枚服務優異十字勳章、7枚銀星勳章、2枚紫心勳章和數枚法國的勳章。
虛張聲勢的好戰分子
1919V4月麥克阿瑟從歐洲回國,兩個月後被威爾遜總統任命為西點軍校校長,這是該校曆史上最年輕的校長。在3年的校長任職期問,他使西點軍校產生了迅速的發展變化,改革了陳舊過時的課程,開始了現代化的軍事教育。麥克阿瑟因而被稱為“酉點軍校之父”。在這期間的1922年,麥克阿瑟與富有的寡婦路易絲結了婚。婚後不久麥克阿瑟就被派到菲律賓去工作了3年,1925年晉升為少將。1928年他再次被派到馬尼拉,任美軍駐菲律賓部隊司令。在這期間他與菲律賓議長奎鬆成了好朋友,也同美國駐菲律賓總督史汀生建立了密切關係。這對麥克阿瑟今後的發展有重要影響。1929年厭倦軍旅生活的路易絲與麥克阿瑟離異。
1930年11月到1935年,麥克阿瑟擔任了美國上將陸軍參謀長,負責籌劃、執行和發展美國陸軍當前和長遠的防務。以前美國陸軍的備戰工作一般由陸軍內的各部門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常常顯得很不協調。每當戰爭來臨時,參謀工作往往缺乏效率,軍隊調動不力,後勤補給跟不上。盡管後來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參謀部,但它卻常用上一次戰爭的計劃來從事下一次戰爭,不健全的體製沒有得到徹底改變。麥克阿瑟當上陸軍參謀長後,下決心扭轉這種局麵。他首先解決了長期爭論不休的陸軍航空隊和海軍由誰來進行海岸防禦的問題,使各方麵一致同意把這一任務交給陸軍。他又把騎兵改成了機械化部隊,用坦克、裝甲車和摩托代替了馬匹,使陸軍的行進速度和機動能力大為提高。麥克阿瑟還製定了一個陸軍總動員計劃,計劃成立約4(M萬人的6個野戰軍。他根據對重要國防工業的調查,修改了平時工業生產轉為戰時生產的計劃。為了減少浪費,他為各兵種設立了一個統一的後勤采購製度。他還建立了一個航空隊司令部以便提高地空部隊協調的效率。
這時正處於兩次大戰期間的和平時期和全球性經濟蕭條時期。一方麵美國國內和平主義高漲,另一方麵困經濟緣故,國會常常企圖裁減陸軍數量,而麥克阿瑟則極力阻止這種企圖的實現。國會有人提出將陸軍軍官由12萬人減少到1萬人時,麥克阿瑟在國會發言時指出,“沒有足夠數量的軍官去指揮,戰鬥是注定要失敗的。軍官隊伍是否充足和有效力,意味著戰爭勝敗的不同結果"。他大聲疾呼,按照19ho年的國防法案規定的數目,陸軍還缺少6000名軍官,如果再減少現在軍官的數量,將會嚴重地危及國防。1933年他警告說:“陸軍的兵力及其戰備水平已經處在危險線以下。”第二年他又列舉了美國在兵員和戰爭物資方麵的躡乏,希望能得到補充。為了備戰和陸軍的建設,麥克阿瑟真是費盡心思,排精竭慮。他曾經對一位朋友說:“為建造新營房來代替那些士兵居住的百孔千瘡、貧民窟般的舊營房,我曾卑躬屈膝的尋求撥款。為得到使陸軍摩托化和機械化而需要的資金,我溜須拍馬,對某些先生們磕頭作揖。”
麥克阿瑟為戰備所作的辯護,受到了社會上不少人的批評,人們稱他為“虛張聲勢的好戰分於”、“大眾錢包的貪得無厭的掠奪者”盡管如此,麥克阿瑟作為陸軍參謀長,每年都成功地阻止了削減陸軍人數的議案。而且到1935年甚至還增加了陸軍的數量。這一年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將陸軍人數由原來的1268萬多人增加到165萬多人。陸軍航空隊原有各種性能的飛機15op架,其中一半以L不能適應戰鬥,一些已準備報廢。在麥克阿瑟任陸軍參謀長的5年間,飛機增加到23O0架,而且都是最新式的飛機。
由於麥克阿瑟的不懈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才有了一支裝備較好的軍隊,為最後擊敗法西斯提供了物質條件。因此在陸軍參謀長任期結束時,麥克阿瑟獲得了綴有像樹葉的優異服務勳章。
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事使麥克阿瑟受到了輿論的非議Q1932年春夏,25萬名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軍人及其家屬團生活困苦,發動了一場向華盛頓的“退休金大進軍”,希望通過這一行動來迫使國會提前發給25億美元的退休金。第一批人於5月3O日到達首都,先在一所空建築物裏安營紮寨。出於對過去戰友的同情,麥克阿瑟辦起了流動廚房為他們提供夥食。但很快人數劇增;不僅無法再供應夥食,而且也沒有空房再能提供無償居住,隻好用廢木料搭起臨時的棲身之所。華盛頓城裏迅速出現了一座退伍軍人城,人們稱之為“胡佛村”,諷刺現任總統胡佛不能給這些退伍軍人提供生活保障。華盛頓的警察很快就無法控製胡佛村裏不法分於的騷亂,社會治安受到嚴重威脅,傳染病也有可能由此在首都蔓延。麥克阿瑟接到陸軍部長赫爾利傳達的胡佛總統有關遣散這些退伍軍人的命令後,在他信任的艾森豪威爾少校陪同下,親自率領700多名全副武裝的士兵,用催淚彈、刺刀迫使遊行者退出了華盛頓。輿論紛紛指責麥克阿瑟的這種行為,特別是指責他作為一位陸軍參謀長卻親自去於一個L校就能承擔的任務,真是小題大做。麥克阿瑟則認為,這件事肯定會在全國民眾中產生怨恨,自己也不願意這樣幹,但“如果總統命令我采取行動,我將不會把這種令人厭惡而又不願意做的差事交給其他任何一位陸軍軍官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