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認識癌症(1 / 2)

“癌症”一詞的由來

平時人們稱之為“癌症”的疾病,它的另一種叫法就是“惡性腫瘤”。從有文字記載以來,就有關於腫瘤的描述。早在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古印度,就曾發現有文稿記述了人體發生的惡性腫瘤。在中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存在有“瘤”字。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中,記載了不少腫瘤性疾病,如“積聚”、“噎膈”、“乳岩”等,都不同程度地描述了“癌症”的一些特征。英文稱癌症為“cancer”,這一詞源於古希臘,由古希臘醫聖希波克拉底命名,原意是指“crab”,即螃蟹。除了意指螃蟹軀體質地堅硬、外貌可憎,貌似人體某些體表的癌症以外,更可能是指癌細胞像張牙舞爪的蟹足一樣,四處蔓延、侵襲、破壞,危害人體,類似螃蟹“橫行無道”的行為。我國“癌”字最早見於宋代的《衛濟寶書》中,描述了腫瘤質堅如岩石一般,並可能集結疊壘的特征。用“癌”來翻譯cancer一詞則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了。

什麼是癌

癌是一組疾病,其特點是一種不正常的細胞在身體內過度生長,不受控製。除了在組織器官中長大向周圍蔓延外,還可以經過淋巴、血液等管道轉移至身體的其他部位。由於這種異常細胞的生長不受限製,並且速度很快,可以消耗身體大量的營養物質,同時他還可以破壞正常的器官組織結構,產生有害物質,使這些器官組織不能正常地行使其功能,並嚴重威脅身體健康乃至生命。

癌細胞是怎樣產生的

正常細胞癌變的原因和過程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人體是由億萬個細胞組成,每天人體都要繁殖幾十億個細胞。盡管細胞的分裂繁殖過程有十分嚴密的監控過程,但在人體生命延續的數十年過程中,難免因為各種原因偶爾出現“差錯”,從而產生一些脫離正常監控的異常細胞。不過,在絕大多數人和絕大多數情況下,人體可以通過自身的免疫監視係統來發現這些異常細胞,並且及時清除這些“壞分子”。但是,當人體的免疫監控能力下降時,這些異常細胞便會在內因和外因的刺激下失去控製地過度生長,形成腫瘤。實際上,細胞癌變的過程十分複雜,時間相當長,通常要十年或數十年,是一個逐漸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基因突變”在這個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我們人體細胞內本來就存在有一組可以引起細胞癌變的基因——“癌基因”和一組抑製細胞癌變的基因——“抑癌基因”。正常情況下,癌基因對人體非但沒有害處,而且在人體發育過程和細胞生長分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隻有當內因和多種外因的長期綜合作用下,細胞內的癌基因被不適當地激活,抑癌基因的作用被削弱,基因結構發生改變或表達失去控製,癌細胞就產生了。從另一方麵來說,癌症又是一種不良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現代社會的環境惡化,營養過剩,吸煙等都是明確的致癌因素。所以,如果“癌基因”對我們還太抽象的話,那麼保護環境,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是我們行之有效的戰勝癌症的武器。

如何區別良性與惡性腫瘤

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是按照腫瘤的生長速度、生長特性、生物學行為以及給人體帶來的危害來確定的。良性腫瘤細胞在形態上近似於成熟的正常細胞,通常生長緩慢,與周圍組織有比較清楚的界限,不會發生轉移,除非生長在重要部位如腦組織,良性腫瘤不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危害。而惡性腫瘤細胞形態學上與正常細胞迥然不同,生長迅速,向周圍組織浸潤蔓延,並且可以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重要部位,嚴重威脅人的生命。通常說的“癌症”是指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的幾種形式

惡性腫瘤是一個由200多種癌瘤所組成的龐大“家族”。人身體幾乎每個部位,每種組織細胞都可能發生腫瘤。這些腫瘤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指癌瘤來源於人體各種器官組織中的上皮組織,如:皮膚的上皮,消化道的上皮,呼吸道的上皮等等,統稱為癌。按部位這類癌有皮膚癌,胃癌,食管癌,肺癌,膀胱癌等。另一類是指來源於肌肉、骨骼、脂肪、纖維結締組織以及血管、淋巴管等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另外,還有少數來源於胚胎、神經的惡性腫瘤。其中,癌的體積相對較小,質地較硬;而肉瘤體積較大,象魚肉一樣軟脆易碎。人們的口語中,通常將所有的惡性腫瘤都稱之為“癌”或“癌症”,這與醫學術語上的“癌”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