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1 / 1)

譚鐵矛已經搬到彝族村寨去了。今天範誌強送蘇貞和張繼業進村,馬全牽著那匹矮小的川馬,馱著他倆的背包,一箱子書,還有米口袋,一邊走著,一邊故意念秧子,把個“的”字念成重音,“偉大的,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的,文化的,大革命的……半歲!”

蘇貞也學他,“沒有的,這麼念秧子的,磕磕巴巴的!”

“我哪句念錯了?報紙上就是這麼登的。”

範誌強笑個不停,“也就是這大山溝裏還有點兒自由空氣。”

張繼業加鹽加醋,“文化大革命,不對,應該叫做大革文化命。”

大家又笑。嘲笑,也是人們的一種武器。

蘇貞特開心,她完全沒想到,命運改變得這麼快,這麼有趣兒,像夢一樣色彩斑斕,叫著,“這兒真好啊,山高皇帝遠,二哥可以放心讀書啦。”

轉過山峽,村寨在望。兄妹倆一唱一和: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馬全誇道,“到底是臭老九哇,柳暗花明--咱們快到柳阿婆家啦!”

柳阿婆家的門前新開辟了一塊菜地,譚鐵矛和一名戰士正拿著鋤頭、鐵鍬在打畦埂。

馬全一行走來,蘇貞跑到前麵,叫著“譚伯伯”,卻已變成哭聲了。

大家都很激動,譚鐵矛拉住蘇貞和張繼業的手,久久不放,“沒想到吧……咱們在這兒集合啦。”

“叫阿婆!”譚鐵矛把他倆像孩子一樣介紹給柳阿婆。他倆叫了。柳阿婆卻把穿軍服的蘇貞拉過來,上下打量,說著,“見過,見過!”

“您見過我?”

“三十年前過紅軍的時候,我就見過女兵。”

當譚鐵矛介紹了張繼業、蘇貞和柳阿婆都是烈屬之後,範誌強感歎道,“真巧,這兒是個名副其實的軍烈屬之家了!”

“一家人!”柳阿婆拉著蘇貞進屋,“看,你們的床鋪都擺好了。”

原來,按照秦保國的指示,馬全帶著戰士,已經從西昌買來竹床、蚊帳、馬燈,把三間石板房打掃得幹幹淨淨,還給柳阿婆備足了油鹽柴米。柳阿婆領著蘇貞等人先看堂屋,中間有一方火塘,鐵架子上有鼎鍋、吊鍋,還烤著幾穗苞穀,火塘邊有幾個粗細不等的圓木墩,當小板凳用的,看得出,這裏就是一家人吃飯和烤火聊天的地方。再看東邊的小耳房,兩張新竹床上鋪著軍毯,吊著蚊帳,柳阿婆對蘇貞說,“妹子,你就跟阿婆睡這屋裏。”來到西邊的小耳房,也是兩張竹床和蚊帳,隻多了個石頭和木板搭起的書桌,馬全正往桌麵上釘一層塑料布,旁邊放著張繼業剛帶來的那一箱子書--都是嚴立功為他挑選的。柳阿婆樂嗬嗬地說,“老紅軍和小張住這屋。柳阿婆家裏可就熱鬧了。”

譚鐵矛招呼大家到院子來看,“我還有個計劃哪:先開辟三分菜地,這裏的氣候好,冬天也能種菜。再看這邊……”

張繼業一看,是個空豬圈,馬上提議,“咱們養一口豬吧!”

“好,二哥養豬,我負責養雞。”

“妹子,聽我哩,養鴨子噻,河裏魚蝦多得很,更好養活哩。”

另一位戰士挑水回來,倒滿了缸。

張繼業接過扁擔,“往後這活兒歸我。”

馬全招呼兩名戰士,“你倆打背包,放馱子上,等會兒跟我們回去。”

“小馬,哪天是集呀?”

“明天就是初五,您……”

譚鐵矛還是急性子,“好!明天咱們去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