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的喜悅被帶到了火箭研究院不大的會議室裏。與會人員可不少,秦保國等領導幹部,嚴立功等科學家,範誌強等青年骨幹都在座。會議已經開了半個小時,大家仍然坐得端端正正,腰杆筆挺,眼睛發亮,誰也不掩飾內心的興奮,會場氣氛好像越來越熱烈。
譚鐵矛同樣興奮,講話的聲音很洪亮,“我完全支持大家的意見,我們必須邁出這一大步--設計製造我們自己的中程導彈!”
秦保國補充,“國際形勢也逼迫我們非走這一步不可了。上次發射的近程導彈,嚴格說,還不是咱們自己的,是照葫蘆畫瓢--仿製蘇聯的。而且,嚴總說過,那是個落後的老型號,跟十五年前的V-2差不多。”
譚鐵矛點頭,繼續說,“剛才,嚴立功同誌已經表態,由他擔任總設計師,隻要大家齊心協力,現在就可以組織設計了。那麼,製造任務,也就是全國一百多家工廠大協作的總調度、總指揮,由誰來擔當呢?”
其實他心裏早有想法,現在目不轉睛地盯著秦保國。
秦保國被他盯得有點兒發毛。有可能叫我幹,我幹得了嗎?說實在的,這種打破行業界限,不計成本,限時完成任務,而且是政治任務加行政命令的全國性大協作,本身就是周總理所說的“社會主義的係統工程”,是新中國在帝國主義封鎖、禁運情況下被逼迫出來的一種“發明創造”,誰有經驗?而這項工程的總調度、總指揮,誰幹過?仿製第一枚近程導彈的時候,是譚鐵矛、嚴立功、秦保國三人共同幹的,而且也沒有“總調度、總指揮”的頭銜,工作推不動的時候還要請聶帥乃至總理親自下命令……現在,我一個人幹得了嗎?秦保國想說話,嘴巴動動,又沒說出聲來。
“我看,今天咱們就定一個官銜兒--總指揮,他和總設計師分工合作,共同負責研製中程導彈的領導工作。”譚鐵矛說,“秦保國同誌,我建議你來當這個總指揮。其實你有經驗,上次就幹得不錯嘛。怎麼樣啊老秦?”
秦保國站起來,“您要是征求我的意見,這個任務太重……”
譚鐵矛揮手打斷他的話,“那就不征求你的意見啦。我來替你說說吧:舊社會的放牛娃,能當誌願軍的炮兵團長,然後軍事學院畢業,能當火箭研究院的黨委書記,這樣的人怎麼就不能當這個總指揮呢?就這樣決定啦。”
秦保國立正,“我是軍人,堅決服從命令。”
譚鐵矛也站起來,“好,組成強有力的班子,請聶帥批準。說句大實話吧,要不趕快拿出咱們自己的導彈、原子彈來,元帥老總們睡不著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