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1 / 1)

早晨,風停了。旭日東升,遼闊的戈壁大漠又恢複了常態。

蘇聯專家和中國同誌們一起,說說笑笑地把帳篷重新搭好。

伊凡說,“這個地方的優點是背靠蘇聯,比沿海地區安全。但是交通不便,生活條件太艱苦,要真想堅持下去,把它建成設備齊全的發射場,當然要修路,要艱苦奮鬥好多年……總之,要有一批吃苦耐勞的革命者,勇於自我犧牲的人,在這荒涼的戈壁灘上安家。”

亞曆山大的見解是,“越是荒涼的地方,越適合於保密。”

嚴立功能夠“理解”他們的意見。這也是譚鐵矛的想法--選址之初,嚴立功表過態,“從理論上講,發射場離赤道越近越好,如果不能建在海南島,也應該選在兩廣或者雲南。”可是譚鐵矛說,“那不安全。你的理論必須聯係實際,這個發射場將來還要放原子彈哪,怎麼能暴露在前線!”這樣的大政方針,嚴立功還是尊重上級的“通盤考慮”,所以,現在他也讚成伊凡的意見,“我們很快就把發射架、監測室都建起來。”

雖然伊凡跟彼得不同,但他也不喜歡聽中國人說什麼“很快”,出於禮貌,他沒有當場反駁,而是說別的,“一夜大風,我倒是跟這裏產生了感情。”

艾琳娜糾正他,“應該說跟中國同誌產生了感情!”

“那就按你說的翻譯吧。”伊凡補充道,“我祝願,若幹年後,中國的第一枚火箭從這裏發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