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一百來位科技人員在研究院的食堂裏用餐。早餐是豆漿,炸油餅。馬全繞著各桌轉,不停嘴地說著:“南方同誌反映,北京的柿子椒不辣。好辦!今天我就去買小尖辣椒,炒辣子肉丁兒。又怕北方同誌嫌辣,也好辦!再炒個黃瓜肉丁兒,兩全其美,好不好?”
大家笑著叫一聲,“好!”
李明哲把他拉住,“管理員,我寫了封家信,咱這兒的地址……”
馬全把話接過來,“沒地址!215信箱。信也少寫。小夥子,上完保密課你就懂啦,這跟吃不吃辣椒可不一樣。幹咱這行,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子。”
七點五十五分,譚鐵矛乘坐一輛蘇製黑色吉姆牌轎車來到研究院,他沒進辦公樓,而是夾著公文包直接走進食堂--這個食堂兼做課堂使用,飯桌、板凳排列得很整齊,科技人員坐得也很整齊。沒有講台,黑板前麵擺一張方桌,桌上有竹殼暖瓶,帶把的搪瓷缸子,粉筆盒和黑板刷。嚴立功已經坐在桌邊翻閱著他編寫的導彈講義。
這位畢業於美國名牌大學的博士、教授,離開了儀器設備齊全的試驗室,被聯邦調查局扣留了所有的書籍和科技資料,當然更舍棄了優厚的薪金,孑然一身回到北京,現在就要給來自祖國四麵八方的百十位科技骨幹、黃皮膚黑頭發的同胞們講《導彈概論》了。條件如此簡陋,他反而感到無上光榮。因為這是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親自給他布置的任務。因為這是祖國的信任,祖國的需要。因為中華民族的近代史上,受帝國主義列強欺淩的悲慘事實難以計數。因為導彈是當今世界沒遮攔的“殺手鐧”。也因為這是恩師張環教授“科學救國”的未竟之誌。嚴立功感到光榮,信心十足,還因為譚鐵矛告訴他,當年延安的抗大,教學條件遠不如今天的這個食堂兼課堂。好吧,上課的時間就要到了,差一分鍾八點--這是個莊嚴的時刻,中國人民也要動手掌握自衛的利劍了!
嚴立功站起身,剛要開講,又猶豫了幾秒鍾,因為他看到譚鐵矛將軍腰板筆挺地坐在學員當中。要不要請他先作指示呢?忽然想起譚鐵矛說過的話,“不懂就要學習,我也要向你請教。”於是,嚴立功回身在黑板上寫了四個字:導彈概論。就開始講課了。
“咱們國內的大學還沒有設立這個專業。我了解了一下同誌們的學曆,有學航空的,有學物理的,還有無線電、內燃機、雷達、火炮、化工、金屬材料等許多專業,還有數學家,可以說人材濟濟,具有一定的基礎。然而,在火箭--導彈這個領域,我們必須從頭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