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不管是商品周期還是人們的消費習性都變化得很快。仔細分析,無論國家、企業,乃至於個人,即使表麵上如日中天、盛極一時,但其實背後已隱藏著由盛而衰的危機,甚至早已走下坡路。
在變化的新浪潮中,疆界消失了,同業間競爭已不是最大的威脅;相反地,麵對跨行爭食大餅的趨勢演變,競爭地盤重疊,異業競爭才是未來最大的挑戰。因而,沒有遊戲規則的遊戲成為經營者最大的考驗與挑戰,也成為新競爭的定義。所以,盡管現今盡最大努力,企圖按舊有遊戲規則在現有的版圖領域中榨取利潤,競爭者卻可能在一刹那間即全盤改寫舊有的規則,重新洗牌定位。
卡耐基認為,墨守成規,一味以過去的眼光或是傳統業別的限製來審閱未來,勢必遭致最後失敗的命運。同樣地,當今日卓越的條件僅是明日生存的基本法則之一,光是固守本分已不足以順應未來,隻做該做的事再也不能確保生存。因此,除了隨時審閱生存的理由外,在貢獻度決定生存空間的前提下,“活”就是要能務實地掌握自我的貢獻度,並隨時為生存注入新生命力,確保生存理由的堅強性。在此前提下,“連”及“前”是活的切入點。“連”指的是個人與團體間的互動關聯性。身為團體中的一員,無論職稱高低或是權限的大小,到底對團體存在而言,個人實際的貢獻度是什麼?事實上,現今企業內部存在著許多“空架式”主管。也就是說,表麵上這些主管似乎擁有極大的權限,然而究其實質可以發現,他的頭銜與職稱卻是靠關係或是年資等非工作績效換取而來的,根本沒有實力與貢獻度可言,形同被架空。如此一來,一旦外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時,此種“空架式”主管往往首當其衝被淘汰掉。因此,確保自我與團體間的互動建立在貢獻度上才是生存的基石。
“前”指的是在前瞻導向下,累積未來生存的能量。對於企業來說,由於現在的“功臣”可能成為明日的包袱,且在競爭與時代潮流中,固守本分已不夠。惟有在前瞻導向下,精確掌握企業未來的遠景與走向,進而率先儲存生存的能量,才能避免在時代洪流與科技趨勢下,遭遇到被取代的命運。
“人類因為夢想而偉大。”而實現夢想的關鍵就在於“以遠景與行動打造未來。”不同於目標式平鋪直述或是任務詮釋,遠景是一種更寬廣、更縱深的想法。換句話說,遠景可以是把未來最佳的結果具體化的立體顯像,由此凝聚焦點,激勵出百折不撓的毅力與堅持力。一般人都習於做慣性工作,如此一來,很容易迷失於慣性工作中,進而在劇變漩渦中失去應戰的能力。然而通過遠景所規劃出各式具體執行計劃,則能在前瞻性眼光下激發創新及向未來前進的動力。
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無論是企業或是個人,都是在一個開放的舞台上與眾人競技,而不是鎖在一個小房間內獨自吟思,孤芳自賞。因此,身處開放舞台中,惟有預先做好各式大衝刺的準備,才能馳騁於未來的舞台,成為大贏家。
◎?"拖延是成功的大敵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著種種憧憬、種種理想、種種計劃,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一切憧憬、理想與計劃,迅速地加以執行,那麼我們在事業上的成就就能很快實現。然而,人們往往有了好的計劃後,不去迅速地執行,而是一味地拖延,以致讓一開始充滿熱情的事情冷淡下去,使幻想逐漸消失,使計劃最後破滅。
某種高尚的理想、有效的思想、宏偉的幻想,是在某一瞬間從一個人的頭腦中躍出的,這些想法剛出現的時候是很完整的。但有著拖延惡習的人遲遲不去執行,不去使之實現,而是留待將來再去做。其實,這些人都是缺乏意誌力的弱者。而那些有能力並且意誌堅強的人,往往乘著熱情最高的時候就去把理想付諸實施。
放著今日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後去做,其實在這個拖延的過程中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就足以把今日的工作做好。所以,把今日的事情拖延到明日去做,實際上是很不合算的。有些事情在當初來做會感到快樂、有趣,如果拖延了幾個星期再去做,便感到痛苦、艱辛了。比如寫信就是一例,一收到來信就回複,是最為容易的,但如果一再拖延,那封信就不容易回複了。因此,許多大公司都規定,一切商業信函必須於當天回複,不能讓這些信函擱到第二天。
拖延的習慣往往會妨礙人們做事,因為拖延會消滅人的創造力。其實,過分的謹慎與缺乏自信都是做事的大忌。有熱忱的時候去做一件事,與在熱忱消失以後去做一件事,往往是一種痛苦,也不易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