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做一個成功的領導者 (7)(2 / 2)

◎?"麵臨大事不糊塗

卡耐基的“大事不糊塗”給現代的領導者以諸多的思考。美國總統羅斯福以巨大的成功證實了這一原則的重要性。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美國從上到下始終被孤立主義情緒所籠罩。

英國首相丘吉爾頻頻向羅斯福發出告急信息,懇求美國伸出援助之手。麵對整個社會對戰爭的冷漠態度和國會的僵硬立場,羅斯福總統心有同情卻無力行動。但羅斯福一方麵順應公眾的和平願望,另一方麵又關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保持對希特勒德國和日本軍國主義的清醒認識。在1940年最後幾個星期,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羅斯福終於贏得了一次勝利。

終於還是日本軍國主義為羅斯福創造了這個不可避免的“時機”。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日本投向珍珠港的炸彈,不但粉碎了美國艦隊,同時也打破了羅斯福戰爭政策的僵局。當許多人認為羅斯福總統應該在他的戰爭谘文中詳細檢討一下他的對日政策時,羅斯福根本不予考慮,對他來說,惟一重要的事實是戰爭這一事實本身。第二天,當他出席國會兩院聯席會議時,嚴肅地要求國會宣布全國處於戰爭狀態時,他演說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戰爭狀態已經存在。”是的,高潮隻有幾個小時,然而它所帶來的教訓卻是羅斯福平日的說教所辦不到的。

羅斯福的洞若觀火,靜待時機,使他麵臨大事不糊塗,並取得了最後的成功。

“忍耐”是林肯為人處事的“糊塗學”。

1861年3月,阿伯拉罕·林肯正式就任美國第十六任總統。當時南方11個州已宣布脫離聯邦成立叛亂政府,並於4月挑起了叛亂,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了。在戰爭最初的幾個月裏,北方聯軍連連失利。麥克勞倫將軍既在軍事上平庸無能,又公開擁護奴隸製,但他在軍界甚孚眾望。林肯總統從戰局出發,為了扭轉時局,還是在1861年11月任命他為美國聯邦陸軍總司令,統率擁有16萬人馬的波托馬克軍團。

就在1861年4月的一個夜晚,林肯來到麥克勞倫的寓所。仆人說,將軍參加一個婚禮去了,很快就會回來。事後總統秘書約翰·海在日記中寫道:“我們進屋約等了一個小時,麥克勞倫回來了。守門人告訴他總統正在等著同他見麵,但他愛理不理地走過總統等著的那個房間徑直上樓去了。”他又等了約半個小時,再次派一個仆人去告訴這個將軍。但得到的卻是冷冰冰的回答:“將軍已經上床睡覺了。”

約翰·海認為,這樣有意的怠慢是軍方淩駕於文官政府之上的第一個征兆。但林肯似乎並不在意,他說:“特別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可以包容他。”

但是當幾個月之後,麥克勞倫屢戰屢敗,並且準備與南方奴隸主聯合,大失人心的時候,林肯就毫不留情地撤換了他。

成功思考:

1領導者在激勵下屬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2你認為作為一個領導者,應該怎樣處理和下屬的關係?

3為什麼要讓下屬分享你的成果?

4怎樣通過會議來協調和溝通與下屬的關係?

5卡耐基的人際關係原則包括哪些內容?

6在與下屬的交往中,怎樣選擇你最合適的說話方式?

7為什麼說“糊塗是一種包容”?

8鋒芒太露會給領導者帶來哪些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