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草原有約(2 / 3)

每到開鑽的日子,鄭文深是最忙碌的時候,協調關係是最令人頭疼的一件事。每當此時他幾乎沒有按時吃過一頓午飯。他常常是兩頓並做一頓吃,一頓吃上兩頓量。饑饑飽飽,飽飽饑饑,長此以往,讓他落下胃病。這,他也能忍受,最怕的是空腹喝烈酒。你餓了一天,還沒來得及吃飯,便有人上門“說事”來了。這時候,你就得請人吃飯喝酒。那六元一瓶的草原白,六十五度,火都藏在水裏。草原人講究的是義氣,你要是想辦成事,那好,喝!不然,免談!為了工作,你就得喝,豁上命也得喝。幾杯下肚,那火便在肚子裏燒,燒得你五髒六腑翻來覆去直打滾。

人最閃光的東西,常常在不經意的細節中體現出來。這一點,鄭文深的戰友付李新感受很深。他說:“在生活上,老鄭對大夥兒關心可謂無微不至。大家一回到賬篷,都累得倒下了,他卻當起了廚師,給大夥做起了飯。做好了,他一一給大夥盛到碗裏,再把大家叫起來吃。”他也不會忘記給弟兄們準備幾瓶烈酒。不是讓弟兄們喝了難受,而是讓他們活血通絡。自然,他們的心也變得更加暢通無阻。

鄭文深是個地質專家。在專業上很有造詣。2008年12月,他主筆撰寫的《內蒙古錫林浩特市毛登小孤山北銀多金屬礦普查報告》獲山東省地礦局科技成果一等獎。《內蒙古錫林浩特市毛登小孤山北銀多金屬礦詳查報告》也獲地勘局地質找礦特別獎。

草原的風、草原的雪、草原烈日、草原暴雨、草原漫漫長夜、草原無垠的寂寞,都化成了鄭文深心中的歌。在《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中,他激情地寫道:

內蒙古草原上的小孤山喲

你的明天必是嶄新的模樣

無盡的礦藏等待破土而出

為資源山東建設貢獻力量

在祖國和諧的大家庭裏

你將散發出迷人的芬芳

美麗的約定,美麗的夢。毛登小孤山鋅錫礦美麗的明天在鄭文深的心中異常燦爛。

宋世明“傳奇”

(2012-02-17 17:03:16)

轉載▼

標簽:

雜談

在這樣一個難以產生“傳奇”的時代,如果還有“傳奇”式的人物,那麼,這個人一定是一個非凡的人。山東省魯地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宋世明,就是一個帶有濃鬱的“傳奇”色彩的非凡之人。

還是讓我給講一講宋世明的傳奇故事吧!

故事之一:心裏想著去北京,下車後卻進了深山老林。

宋世明1951年1月出生,可說是共和國的同齡人。“生在紅旗下,長在甜水裏”,宋世明耳濡目染之下,有著同時代的人共有的“幸福感”,在他的意識深處,對偉大領袖、對為建立共和國立下汗馬功勞的解放軍,有著近乎於崇拜的情結。“閃閃的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那鋥明瓦亮的鋼槍向身上一挎,嗬!那個英武,怎不叫人好生羨慕。當一名解放軍,便成了宋世明的夢寐以求的向往。

1968年,宋世明十七歲。那年,高中一畢業,宋世明就毅然決然地參了軍。在部隊,他像一團燃燒的火,忘我地學習、忘我地訓練,用熱情和汗水寫就了自己“青春燃燒的歲月”。

當時,上麵規定:隻要當兩年兵,一般到年底就能提排長。無論從哪一個方麵說,即使提拔一個人,那也得宋世明莫屬。戰友們這樣說,領導也這樣看,自己更有這個自信。明擺著嘛!學習當先進,習武是標兵。宋世明連年成為學習“毛著”積極分子、“五好戰士”,作為優秀戰士的代表,宋世明多次到濟南軍區介紹經驗。這,誰比得了?

可命運卻喜歡和人“開玩笑”。宋世明有一個三爺爺,曾在曹州的偽政府裏任過幾天職,就在這時,被人檢舉出來。三爺爺雖無什麼大惡,三爺爺還是被判了刑。本來,你是你,我是我,三爺爺和我何幹?但在那個“政治壓倒一切”的年月,政治株連是最為常見的也是正常不過的。自然,宋世明提幹的事,自然也泡了湯。這對宋世明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如果不是因為三爺爺這件事,憑宋世明的精明能幹,在部隊上,怎麼著也得弄個師長旅長的幹幹!

人命運的發展的軌跡,並不以個人的意誌為轉移。三年後,也就是1971年,宋世明就要轉業了。領導找他談話,給了他三個方向:一是回濟南,二是到山西科技大學,三是到中國地質部。

回濟南,回到家鄉,回到日思夜想的父母身邊,那是宋世明非常樂意的選擇;去山西科技大學,那也是一步登天的美事;可宋世明想來想去,最後還是決定去中國地質部。何哉?你想想,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公安部……哪一個部不在北京?自然,中國地質部也必定在北京。北京,那可是中國的首都,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工作的地方。從小唱著“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引我們向前進”長大的宋世明,一想到能進北京,心裏就有著按捺不住的激動。你想想,如果去了地質部,縱然見不到偉大領袖,也是離偉大領袖最近的人,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幸福啊!這,就是宋世明選擇去中國地質部的全部理由。

這一天,宋世明懷著無比激動、無尚幸福的心情,與80多名戰友一起坐上了轟隆隆的悶罐火車,高唱著慷慨激昂的軍歌,離開了濰坊高炮部隊,奔赴“中國地質部”。

一天一夜過去了,北京還沒有到。“北京真的好遠!”“祖國真的好大!”宋世明和他的戰友感慨著。

火車終於停了下來,下車後,宋世明幾乎要驚呆了:站牌上赫然寫著:潼關!怎麼是潼關?怎麼到了陝山?還沒等宋世明他們反應過來,又被裝上了四輛大卡車,一口氣拉到了華山西南的華陰縣華陽公社。

當他們被“卸”下來車來,四下一望時,全都驚呆了:連綿的大山高聳入雲,無際的天空像一片靜謐的湖麵。“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可是,時間已到了五月份,這裏還到處白雪皚皚。宋世明們怎麼也沒有想到,他們心往北京,卻來到了華山的腹地!

這裏是陝西地質隊第十一大隊所在地。它的前身黑龍江第七地質大隊。是兩年前拉出來,到這裏找鈾礦的。當時,隊上有400多人,全部駐在帳篷裏。連片的帳篷如同古代的軍營,看上去很是壯觀。

有人在唉聲歎氣,有人在後悔不已,有人在仰天長歎,有人在暗自垂淚。而宋世明心中卻有一種豪情在升騰,麵對巍峨在群山,他竟陶醉在毛澤東《沁園春·雪》的意境中: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唯餘莽莽……

從此,宋世明留在了大山裏。這一留,就是二十年。

故事之二:一場體育比賽,宋世明把一群愣頭小子全震住了。

送他來的是團裏的政治處的領導,接人的也是地質隊政治處的。團政治處的領導向地質隊政治處的領導作了“特別推薦”:小宋同誌是學毛著積極分子,是個敢打硬仗的同誌。也許領導的推薦,也許是自己工作出色,宋世明先在財務科當出納三個月後,就被調到政治處工作。三年後,也就是1974年,陝西十一隊合並到六隊,宋世明隨隊部搬到臨潼。先幹團的工作,繼任六隊三分隊黨總支副書記。後來,還幹過二分隊的總支書記。25歲那年,宋世明就成了第六地質隊革委副主任,主持全麵工作。

1975年初,宋世明被調到藍田一分隊當指導員。

這是對宋世明的一次“重用”。藍田一分隊是陝西地質隊有名的老大難。按說,這個隊的實力夠強的,有100多人,兩台鑽機,一台千米鑽,一台六百米鑽。其技術力量也不差,在全隊不能說是第一,也是排在前頭的。可就是因為這個隊的老幹部在工作上縮手縮腳,工作老打不開局麵。完成不任務不說,還老出事故,當領導的一天到晚忙於處理問題,哪還有精力抓工作?長此以往,一分隊就成了全隊的“牛尾巴”。

地質隊領導根據“把最有能力的人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這一用人原則,就把宋世明調過來了。

來到一分隊,宋世明先進行了摸底調查。這個隊毛頭小夥子多,大都是從西安新招來的工人。打麻將、偷東西,請假離崗不斷,打架鬥毆家常便飯,有人還被派出所拘留過。有一個小夥子一個月之內竟打了16次架。

“壓不住歪風,樹不起正氣。”宋世明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治亂。

要治亂,談何容易?宋世明一到任,就定了《約法21條》。隊長的人看看宋世明,有人搖頭,有人擺手,也有人流露出鄙夷的神情。這也怨不得人們。你看宋世明個頭不高,身板有些瘦小,看上去溫文爾雅,一隻羊怎能管得了群狼?他們根本就不把宋世明放到眼裏,更別說你的“21條”約法了。《約法21條》剛剛公布,就發生了打架事件。宋世明隻有照章辦事,對打架者嚴加處罰。打架者可不是好惹的主,放風說:“宋世明,你也不是諸葛孔明,我也不是馬謖,隨隨便便讓就你給斬了。要是處罰老子,老子先把你打趴下。”

宋世明那年也才二十四歲,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但他與其他年輕人的不同就是他勇更有謀。他宣布:全隊舉辦一次舉重擂台賽。這一消息一出,所有的“戰將”都躍躍欲試。其結果可想而知,三年的部隊生活讓宋世明練得一身好功夫,別看個頭不高,塊頭不大,舉起重來,那是無人匹敵。那個因打架受罰想借此殺殺宋世明威風的人,自然成了宋世明的手下敗將,輸得心服口服。宋世明又借此狠是“露了一手”,他從保衛科借了一把手槍,展示了他百步穿楊的槍法:在百米之外,一粒子彈洞穿了一片不到巴掌大的楊樹葉。打架者乖乖地受到了處罰。自此,無人再敢向宋世明“叫板”。

紀律好了,人心齊人。加上科學的管理,一分隊業績也就突飛猛進。到年底一下子打到了984米,第一次順利完成了全年的任務,成為全隊的先進分隊。

故事之三:工作幹得好好的,政治上無過錯的宋世明卻被免了職宋世明是個管理上的天才,在他的領導下,一分隊的毛頭小夥不僅被管得老老實實,而且心悅誠服。他要求每月20號完成任務,沒說的,到十八九號,小夥子們就提前完成了。那時候,社會上大唱“大公無私”、“忘我工作”、“無私奉獻”,根本沒有“以人為本”這一說。但宋世明知道一張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完成了任務,就放職工的假,讓他們回家和親人團聚。老工人多數家在隊上,那好,超額的活就由不回家的老工人幹。這樣,老工人也可以多增加一些收入。這樣一來,年輕的、年老的各得其所,心裏都十分高興。每年的掘進任務,都是提前完成。

1976年,上級讓宋世明組織一個大分隊到小秦嶺潼關找金礦。全隊三四十個人,有機掘隊,5台鑽機,每年的任務是提供兩噸金礦。組隊的當年就超額完成了任務。自下而上,大家對宋世明讚賞有加,說宋世明是個能幹事、會幹事、幹大事的人。這一年,文革造反派有點小反複,呈抬頭之勢。他們要求再進班子,重新奪回領導權。隊上老幹部們麵對造反派的“進攻”,態度堅決而明了:重用幹事的,不用鬧事的。他們頂住壓力,堅持把政治過硬、工作超強、業績卓著的宋世明弄進班子,擔任革委會當副主任,兼任分隊指導員。

1979年,以原六隊人馬為主,再從外省拉一些人進來,組成地質四大隊,拉到內蒙古找鐵。到內蒙古找鐵的重任又一次落到了宋世明的肩上。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工作幹得好好的、政治上毫無過錯的宋世明卻被免了革委會副主任職。地質部直管局的領導找他談話,說局裏文革受迫害、現在平了反的老幹部很多,現在他們要重返工作崗位,希望你讓出革委會副主任這個職務,好安排老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