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點半,鮑林獨自一人來到了田徑場,在場邊做完簡單的拉伸動作後,鮑林開始跑步了。
為什麼鮑林是一個人來跑步呢,他也有很多同學晚上回來跑步,不過他們都隻跑十圈,鮑林前幾天跑完了半馬。
這麼長距離跑步,他同學裏應該沒人能陪他跑,所以每次他都是一個人來。
可為什麼鮑林要這麼跑步呢,其實他有自己的想法,他在省城洪州念了三年大學,說起鮑林的這三年大學生活,可謂是一事無成:渾渾噩噩的混了三年之後,年年掛科,還重修了兩門,從沒拿過任何獎學金,專業課知識基本不會,專業技能更是不會。
更關鍵的是大學三年認識的女生兩隻手數的過——因為他們班全男的,專業也就幾個,他又沒參加什麼組織。當然,他也沒有女朋友,反正追過的女生沒一個對他有好感的。
大學期間沒帶電腦,也厚著臉皮蹭了別人三年wifi。現在鮑林回首過去的這三年,他都不知道上大學收獲了什麼,感覺自己真的很失敗。
但就是這樣一個天天混日子的人,突然就冒出了一個很瘋狂的想法——騎車去稻城亞丁。鮑林知道這很瘋狂,稻城距他家2500多公裏,如果騎自行車,照他的身體,肯定會累死在路上的。
但轉念一想,自己明年就畢業了,去瘋一次又有何不可,這件事不告訴任何人,就算是失敗了,也沒人會嘲笑他。
在這種想法的支撐下,他開始健身,因為長途騎行需要體力,於是從大三下學期開始,鮑林每天晚上都去田徑場上跑步,從剛開始的幾公裏慢慢往上加,到學期結束時,他已經跑過一次半馬了。
他不明所以的同學還問他怎麼這麼拚,鮑林當然不會告訴他們原因,隻是笑笑說閑著也是閑著。跑完半馬之後,鮑林覺得自己準備好了,自己半馬都跑過來了,一個月騎2500公裏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在學期結束後他開始用他平時省下來的錢在網上買裝備:自行車、頭盔、騎行褲等等。當他把自行車提回寢室時,他室友都很奇怪,其中一人問到:“你他媽有病吧,學期都快結束了,你還買車,買了幹嘛?這車多少錢?”
鮑林一聽這話就不爽,但又不想和他起衝突,答到:“1100,我買了回家騎的。”可這貨又說:“回家騎你直接郵回家不就行了,你這還得大老遠騎回去,真幾把有病。”
另一同學回答了他的問題:“他家那邊偏,郵回去還要去很遠的地方取。”此時鮑林沒有說話,也不想說話,他覺得這是他自己的事,犯賤與否都是他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他需要別人的鼓勵而不是嘲諷。
鮑林等所有室友都回家之後,關上門一個人在寢室組裝自行車,不會的就上網查,沒有也不想請教任何人。
第二天早上五點半鮑林就起來了,他準備清早走,這樣就不會遇上熟人,他害怕熟人問起來他不好說,怕尷尬,從洪州到他家漳縣150公裏,鮑林以為他早上6點走,下午5點就能到家,路上還能休息兩個小時。
但出門後不久鮑林就懵了,導航把他帶到了城南的郊區,路又擠又破,彎有特別多,害的鮑林走兩步就得停下來看地圖是不是走錯了。
還好在轉了無數個彎後導航終於把他帶到國道上了,上了國道,鮑林就覺得快了,不緊不慢地騎著,累了,停下來歇會,餓了就吃東西,絲毫不關心自己騎了多遠。
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看到全副武裝的鮑林都會投來好奇的目光,不過鮑林並不在乎這個:反正你們都不認識我,我穿成什麼樣跟你們也沒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