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是百年老品牌,是網絡營銷的“急先鋒”。王老吉涼茶發明於清道光年間,被公認為涼茶始祖。到了近代,王老吉涼茶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公司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點擊率在2003年6月24日下午17時突破10萬人次,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內,又有10萬人次點擊登錄。公司網站不斷創新,以全新的版麵、豐富的內容、及時的報道、先進的技術、鮮明的特色,全麵地向社會公眾展示王老吉公司的形象和實力。通過全麵的品牌營銷,“王老吉”的銷量在大幅提升,2002年的銷售額為1億多元,2003年猛增至6億元,2004年突破10億元,2008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大關。
第四,“出奇製勝戰術”
21世紀是品牌競爭的世紀,廣告是塑造和提升品牌的捷徑。但現在的消費者每天都生活在廣告的重重包圍之中,大多數的廣告都被人忽略了。廣告的浪費已成為企業最大的浪費。因此,要想使廣告有效到達目標消費者的心靈,必須在廣告創意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同時要堅持廣告聚焦法則。在廣告泛濫的時代,有價值的不是廣告,而是對廣告的注意力。中小企業做廣告要贏在別出心裁而獲得的消費者的注意力上。
在廣告的運作中,采用逆向思維,往往會收到出奇製勝的效果。把逆向思維運用到廣告技巧中,采取以退為進甚至背道而馳的廣告方式,便可打破傳統的廣告思維定式而獲得消費者的注意力。相傳有兩家酒店對門,長期以來不分伯仲。一天,一家老板貼出廣告:“本店以人格信譽擔保,出售的完全是好酒,絕不摻水!”而另一家則貼出:“敝店素來崇尚誠實,出售的皆是摻水10%的陳年老酒,如不願摻水者,請事先說明,但醉倒與本店無關!”結果那“不摻水酒店”門可羅雀,而“摻水酒店”卻門庭若市。
1958年,美國一家瀕臨倒閉的汽車公司,為了挽救局勢,製作了一則巧於心計的廣告。該廣告隻字不提汽車公司的有關信息,而是征求一個隻有25字的汽車商品廣告。聲稱被采用的撰稿作者,公司每日付給稿酬500美元,直到作者去世。因此許多人爭相投稿。其結果,不僅使該公司在短期內收到了數以百計的應征稿,並無形中擴大了該公司的知名度,擴大了銷售量,扭轉了危局。
第五,“虛張聲勢戰術”
軍事上講“兵不厭詐”,做廣告也有虛虛實實,用虛張聲勢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會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台灣有一家飲食店,開張後資金不夠,沒有錢做廣告,生意清淡,瀕臨關閉,出於無奈,老板想出一個“虛張聲勢”的辦法。他讓送餐店員,用自行車馱著寫有店名的空的送餐箱四處跑來跑去。附近的住戶看到店員這樣忙碌,驚奇地說:“哦?什麼時候開設了這家餐館呢?生意一定不錯。”於是,紛紛前來品嚐,確實味道不錯,價格也很公道,餐館生意一天比一天好,遠處也有訂菜訂餐的,店員比以前更加忙碌了。不久老板真的發了財。
外國有個案例,似乎有點離譜,但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有一家出版商,一天在其門前貼出了一張告示:“本出版公司出版的《心事有誰知》一書,在印刷廠裝訂成冊時,一位技工不慎將一張千元美鈔夾入書中忘記取出。事後,查找多次仍未發現,以致技工心急如焚。請發現者做做好事,務必歸還他,我們將奉上500美金以作酬勞,並登報致謝。”這張不起眼的告示,竟然產生了神奇的作用,消息不脛而走,廣為流傳。與此同時,《心事有誰知》一書的銷量也在急劇增加。因為這種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方式比“狂轟濫炸”的廣告更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第九章 中小企業的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