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中小企業創新三部曲(2 / 2)

3.知識是學習得來的。隨著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創建學習型企業、爭做知識型職工”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正在成為企業的共識。知識經濟時代是以知識資源的占有、配置,知識的生產、分配、使用為重要因素和重要動力的時代。企業“知識倉庫”原始積累的知識是有限的,要靠不斷學習來充實。一方麵,知識老化的速度在加快。據調查,18世紀知識的“半衰期”為80~90年,19~20世紀為30年,20世紀60年代為15年,目前有的學科已縮短為5~10年。這就是說,現在畢業的大學生,如果不能繼續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那麼,再過5~10年,他的知識存量和知識價值將會打個對折。另一方麵,知識總量在急劇增加。有關資料顯示,1993年~2003年,人類知識總量較過去翻了一番;2004年~2010年的7年內,出現了知識爆炸性的大突破;2011年~2020年內,知識將比現在增長3~4倍。

企業“知識倉庫”的建設,主要靠企業成員的學習,特別是結合創新進行的有目標、有方向的學習,這時獲得的知識往往是最有價值的“稀缺知識”。

第二,營造創新氛圍,集中力量研究

中小企業的創新,首先要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鼓勵全體員工都來創新。一是敢於創新。要徹底破除“創新神秘論”,堅信隻要用心工作,用腦思考,人人都可以創新。二是勇於創新。要勇於破除書本定勢的框框、權威定勢的枷鎖、經驗定式的羈絆和自我定式的束縛,努力探知事物的本質,發現事物的規律。三是善於創新。創新是在知識基礎上的創造性勞動,要通過學習不斷積累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索、聯想、感悟和實踐。

中小企業的創新,要堅持群眾性創新與專業隊伍創新相結合的原則。要注重於發現和發明。對事物本質的深入一步的、新的認識就是發現,發現是知識積累和知識增加的結果。對事物規律的深入一步的、新的把握就是發明。發現和發明是創新的重要前提。發現和發明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研究開發的過程。研究開發一般包括三種活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驗開發。限於條件和實力,中小企業當以應用研究和實驗開發為主。

第三,勇於創新實踐,實現創新目標

創新實踐就是將新獲得的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和把握,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轉化為市場中有競爭力的商品。創新實踐包括從創新構思產生到設計實施,再到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有關方麵進行改進、改善和改造,直至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或者創新產品投放市場,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創新是一種高度創造性的知識勞動,獲得創新成果是創新的目的。

創新有時會出創新產品,但更多的時候創新的成果不是以產品的形式出現,而是以新理論、新理念、新製度、新文化、新方法、新機製、新麵貌出現。凡是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有關方麵進行的任何改進、改善和改造,都是創新的實踐。

創新特別是技術創新需要相應的資本投入,而且這種投入有時不隻局限於研究開發階段,還延伸到生產經營管理階段和市場營銷階段,如投資生產設備、培訓生產工人、開辟營銷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