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中小企業投資的十大關鍵(2 / 2)

第六,投資項目的生產規模

選擇經濟規模是投資決策中的重要問題。投資項目的生產規模是否合理和適度,對項目投資的多少、建設進度、將來的經營費用和經濟效益都有很大影響。項目的規模達到本行業所要求的有效經濟規模,有利於專業化分工與協作,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實踐證明,低於經濟規模的項目,投產後很難保證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達到合理生產規模的項目,可采用先進的工藝和高效、大型專用設備,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適度規模的生產方式有助於實現標準化、專業化,有利於原材料的節約和充分利用,從而大大提高投入產出比,使收益率增加,貸款償還能力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提高。

第七,投資項目的配套條件和實施的可能性

一個投資項目是一個係統工程,不僅本身結構複雜,而且還需有一係列工業技術裝備和基礎設施來與之配套銜接。項目的建設條件包括資源和原材料條件、水文地質、燃料動力、廠址選擇、交通運輸、環保措施等。同時,還應考慮企業職工的技能、勞動力的成本、勞動力的可塑性、企業管理和技術水平等。投資務必要做好各方麵的協調配套工作,搞好同步建設,使項目切實可行,發揮投資的綜合效益。

第八,投資資金的時間價值

同等數量的資金由於墊付時間、投向和周轉次數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價值,即通常所說的資金的時間價值。資金的時間價值是影響項目成本和收益的不可忽視的因素。投資中如能根據成本效益選取恰當地使用資金的時機,確定項目中各項裝置投資的合理時序,選擇最佳的投資方案,加快建設工期,早日達到生產規模,就能使資金有效合理地利用,取得更大的資金時間價值。

第九,投資要符合決策程序

中小企業要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必須堅持“先論證後決策”的程序。投資項目尤其是工業項目的技術經濟要求越來越複雜,涉及的方麵也相當廣泛,單憑個人的智慧和經驗無法對投資項目作出正確的決策。因此,必須首先對項目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和論證,然後再進行決策。要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評估,即對投資項目的各種條件和可能產生的經濟效益,進行客觀的科學論證和判斷。需要注意的是,項目可行性研究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把可行性研究變成可“批”性研究。有的企業對投資項目熱情有餘,準備不足,甚至為了使項目獲得批準,誇大有利因素,隱瞞困難條件。有的企業對市場調查不夠,預測過分樂觀。有的企業隻考慮主體建設資金,忽略了輔助配套費用以及投產需增加的流動資金,致使項目先天不足,投產後四處補漏,疲於應付,運行艱難。所以投資決策時,要把創新熱情和科學精神結合起來,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廣泛聽取專家們的意見,認真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評估論證。

第十,投資項目要實行經濟責任製

中小企業必須有一套投資過程的控製機製,其核心是嚴格而明確的經濟責任。根據責權利三結合的原則,建立投資決策、投資使用、投資經營的經濟責任製,定目標、定內容、定進度、定獎懲、定考核。對項目建設的設計、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各個環節都應實行招標投標製,以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減少浪費,提高項目的投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