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設蘇杭應奉局,由蘇杭商人朱勔管領,負責搜刮江南民間的奇花異石。百姓家中凡有一石一木可供賞玩的,全被指名強取。在搬運時,拆屋撤牆,全不顧惜。應奉局中人員經常假借機會敲詐勒索,許多百姓因此而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應奉局將搜括所得的各種奇花異石用船隻向東京運送,源源不斷,每十船組成一綱,稱為“花石綱”。甚至連船夫也仗勢欺人,使運河兩岸的居民大受騷擾。有一次船運一塊四丈高的太湖石,一路上強征了幾千民夫搖船拉纖,遇到橋梁太低,或城牆水門太小,朱勔就下令拆橋毀門。有的花石體積太大,河道無法運送,朱勵就下令由海道運送,海上浪高風大,經常有船翻人亡的事件發生。如此勞命傷財,不一而足。
宋徽宗隻顧遊幸玩樂,朝政大權完全落入蔡京等權臣手中。這些人趁機大撈特撈,瘋狂搜刮民脂民膏,由此而成為巨富。蔡京入相後,貪汙受賄,侵占的田產、宅第、錢銀不可勝數。他家中姬妾成群,仆從如雲,就連廚房切蔥絲都有專門的婢女負責,其奢侈程度可想而知。其子蔡攸、蔡□、蔡□,都官至大學士,富貴滿門。蔡京過生日的時候,各地官府都必須進獻生日禮物,且均為貴重之物,時人稱之為“生辰綱”。小說《水滸傳》中有《智取生辰綱》的故事,這生辰綱就是指各地官員送給蔡京的生日禮物。大宦官童貫則掌握了宋朝的軍權,和蔡京並列相位,據說他“私家所藏,多於府庫”。民間甚至有童謠唱道:“打破筒(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其他如朱勔、梁師成等人,也都靠搜括受賄賣官等手段積累了大量財富。天下人將蔡京、童貫、朱勔、王黼、梁師成、李彥稱為“六賊”,恨之入骨。
在統治集團聲望日下的情況下,宋徽宗、蔡京等人便想要通過戰功來提高威信。
宋政和元年(1111年)九月,宋徽宗派童貫出使遼國,表麵上是慶賀遼天祚帝的生辰,真正的目的卻是要讓童貫了解遼國的政治形勢,為收複燕雲十六州作準備。又因為童貫是宦官,為了避免契丹人嘲笑宋朝沒有人才,便由端明殿學士鄭允中為賀遼生辰使,童貫為副使,但其實真正的主使仍然是童貫。就是在這次出使遼國的路上,童貫遇到了燕京人馬植。
馬植,祖籍遼燕(今河北北部),自契丹占據燕雲十六州之後,馬氏成為遼國的漢人大姓,世代都在遼國為官。北宋末年,馬植在遼國任光祿卿。光祿卿是管理皇室膳食的官,掌祭祀、朝會、宴鄉酒醴膳羞之事。但其人因為生性奸詐,品行低劣,為同僚所不齒。馬植見在遼國有些混不下去了,又見到隔壁的鄰居女真族日益強大,已經對遼國構成強大的威脅,而遼國卻日益腐敗,便想為自己謀取一條後路。
剛好此時宋徽宗派鄭允中為正使、童貫為副使,出使遼國。馬植覺得機不可失,因為他本是漢人,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投靠宋朝廷。在童貫經過盧溝時,馬植連夜謁府求見,說要向童貫麵陳滅遼之策。童貫起初還很疑惑,暗自思忖:“馬植本是遼國人,反倒要向自己獻滅遼之策,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呢?”但“滅遼之策”四個字很是吸引他,這也正是宋徽宗派他出使遼國的目的,便立即吩咐小吏將馬植請進來。
馬植一見到童貫,立即慷慨陳辭,說:“大家本是天朝大國,皇上聖明,萬民恭順,馬植心中向往已久,隻是無緣表述。今天祚帝荒淫無道,遼已是奄奄一息,馬植一心棄暗投明,希望您能明察心跡!”接著又說:“不僅大宋欲除遼保國,女真人對遼也是恨入骨髓,如此宋如派遣使臣從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山東掖縣)渡海去同金人結盟,與之相約,南北夾擊共滅遼國,遼指日可圖!”童貫聽罷,喜出望外,認定馬植是一個深謀遠略且識時務的“才俊之士”,決定秘密帶他回國,但又怕走露風聲,便約好等到出使完遼國後,再帶馬植回京城開封。
當時宋遼名為兄弟之國,實際情況卻是宋卑遼尊,鄭允中、童貫為宋朝使者,一見到遼天祚帝就被嘲笑說:“南朝(指宋朝)人才如此!”(《契丹國誌·卷十》))鄭允中、童貫受到當麵嘲諷,心中當然很不是滋味兒,可也不敢發作,隻好急忙將帶來的禮物雙手奉上。童貫這次出使遼國,下足了本錢,攜帶了大量遼主喜愛的珍奇異寶,特別是兩浙漆器,博得了遼天祚帝的喜愛,並回贈了同等的禮品。
童貫雖是宦官,但在宋朝卻是個實權人物,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此次被遼主當麵羞辱後,積恨在心,越想越覺得馬植的出現是向遼國報仇的天賜良機。於是在回國途中,童貫又冒著風險去秘密尋訪馬植,將他改名為李良嗣,偷偷帶回宋朝,並鄭重其事地舉薦給宋徽宗。宋徽宗一聽童貫天花亂墜的吹捧,立即對馬植刮目相看,以相當高的禮遇規格隆重地請其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