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曾想到,小小的海東青竟引發了遼國與女真部落的對立,“因是起變而契丹以亡”。海東青之路,實際上是遼國的衰亡之路,也是女真的金國振興之路。
女真族名的出現,大約在唐末五代時期,但女真人的曆史卻是相當地源遠流長。根據古文獻記載,商周時期,在中原北方黑龍江流域居住著一支古老的民族——“肅慎”,即為女真人的遠祖。傳說早在遠古虞舜時期,肅慎人就曾上貢弓矢。禹定九州時,肅慎也曾“以其職來貢”。到了周朝,肅慎(也有史籍稱息慎)更是頻頻入貢,以致周人在列舉疆土時,自豪地宣稱:“肅慎、燕、毫,吾北土地。”
肅慎名稱曾幾經變化,後漢時稱“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已經發展成粟末、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室、黑水(今黑龍江流域)、白山(今長白山)等七大部落。隋唐時稱“靺鞨”,唐朝貞觀年間,曾來長安拜見唐太宗李世民。唐武則天時,靺鞨粟末部首領大祚榮建立了渤海國,隔斷了黑水部與唐朝的交通。除了黑水部外,靺鞨其他五部均歸附渤海。遼國耶律阿保機滅掉渤海國後,女真黑水部南下,遷移到渤海故地,成為遼的附庸,並開始以“女真”之名見於記載。“女真”其實就是“肅慎”的不同音譯,意思為海東青,即東方之鷹。
宋太祖趙匡胤建國後,遼國為阻止女真與宋朝往來,在女真通向宋朝的路上設置了三道柵欄,每柵駐守三千軍士。宋淳化二年(991年)十二月,女真首領野裏雉等派遣使者經海路乘船到宋朝,請求宋朝發兵,與女真各部共平三柵。當時執政的宋太宗趙光義先後兩次伐遼失敗,早已經畏遼如虎,不敢輕易得罪遼國,對東北的女真也沒有興趣,隻降詔撫諭,但拒絕出師,女真各部最終降遼。宋太宗大概怎麼也想不到,正是曾向他求助過的女真,後來終結了北宋一朝。
這個時候的女真,還是各個分散的部落,有生女真和熟女真之分。熟女真居住在遼陽一帶,編入遼的戶籍,受遼的管轄。生女真居住在鬆花江、牡丹江流域及其以東廣大地區,“地方千餘裏,戶口十餘萬,散居山穀間,依舊界外野處,自推雄豪為酋長,小者千戶,大者數千戶”,遊牧打獵,過著典型的氏族部落的生活。生女真部落眾多,有七十二個部落,彼此不相統屬,名義上隸屬於遼國,定期向遼貢獻馬匹、東珠和海東青等土物,並聽從遼主的征召參與軍事作戰,但不入遼籍。隨著光陰的流逝,數十部的女真人逐漸形成了蒲察、烏古論、紇石烈、完顏等幾個部落聯盟,走向了統一。
起初,完顏部並不是生女真中發展最快的部落。傳說完顏部的始祖函普原是高麗人,來到完顏部落後,誤打誤撞地調解了完顏氏與鄰族的糾紛,從而被完顏部接納。到了函普的四世孫綏可時,改變了夏逐水草、冬則穴處、遷徙不常的遊牧狀態,定居在安出虎水一帶,從此才迅速成長,成為強大的部落,最終組成了以完顏氏為核心的生女真完顏部部落聯盟。
大約在遼聖宗耶律隆緒一朝時,完顏部成為遼國的屬部,遼國任命函普後人石魯為惕隱(相當於聯盟長),統治完顏部。到了石魯之子烏古乃一代,完顏部實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強。烏古乃深謀遠慮,一方麵在四周大肆擴張,將白山、耶悔(又作葉赫)、統門(又作圖們)、耶懶、土骨論和五國諸部納入了聯盟;另一方麵則竭力討好遼國,幫助遼國搜索和襲擊逃亡叛部,深得遼主歡欣,被遼國任命為生女真部族節度使。這樣,烏古乃在生女真貴族中的地位大大提高,還可以仗著遼國的支持,名正言順地鏟除異己。
烏古乃勢力的增強引起了部落內外敵對勢力的恐慌,宋熙寧七年(1074年),烏古乃最終被另一完顏部的酋長所殺,烏古乃次子劾裏缽繼任為節度使,完顏部更加動蕩,風雨飄搖,處於內憂外困的境地:劾裏缽叔父跋黑、原國相雅達之子桓赧、散達起兵反對劾裏缽;居住在阿跋斯水(今吉林敦化、安圖以南的牡丹江)的溫都部人烏春、窩謀罕,以及居住在活剌渾水(今黑龍江呼蘭河)紇石烈部人臘醅、麻產兄弟也相繼攻擊劾裏缽。經過數次慘烈的戰役,劾裏缽最終戰勝了各個強大的對手,不但鞏固了部落聯盟,還將北至呼蘭河,東達張廣才嶺以東和牡丹江上遊地區,納入了完顏部落聯盟的勢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