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相似性分析可以得到各鄉、鎮、街道之間的距離係數矩陣(表2)。
3、分區結果
其中1—12依序代表表1中的各鄉、鎮、街道。
聚類分析得到的分區結果:
區域一:小溪塔街道、龍泉鎮;
區域二:鴉鵲嶺鎮;
區域三:樂天溪鎮、三鬥坪鎮、鄧村鄉;
區域四:太平溪;
區域五:樟村坪鎮、下堡坪鄉、霧渡河鎮、分鄉鎮、黃花鎮。
參考行政區域界線的連續性以及除工業外其他產業的發展情況,對分區結果進行修改,得到分區結果如下。
區域一:小溪塔街道;
區域二:龍泉鎮,鴉鵲嶺鎮;
區域三:樂天溪鎮、三鬥坪鎮、鄧村鄉、太平溪鎮;
區域四:樟村坪鎮、下堡坪鄉、霧渡河鎮、分鄉鎮、黃花鎮。
四、功能分區及土地利用方向研究
1、區域一——商服文教及高新技術區
小溪塔街道是夷陵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全區最繁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全區教學質量、教學條件、最有影響力的各類學校均坐落於小溪塔街道。位於小溪塔街道的夷陵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以“現代化、生態型、開放性”為基本思路,依托宜昌市水電、礦產品資源優勢和交通、用地等優良條件,突出發展輕型製造、精細化工、電子、食品飲料、紡織包裝、醫藥和新型建材等七大產業,逐步建成宜昌市主城區外圍重要的工業經濟走廊,形成以發展新區為主體的集科研基地、環保工業為一體的生態高新技術區。
該區域非農業用地需求大,商業、住宅用地發展迅猛。隨著集鎮的發展和擴張,特別是近郊及道路附近非農業用地需大量改變用途,各行各業征用土地的矛盾日益尖銳,為此,必須按照城鄉土地利用分區統籌安排,堅持科學用地與保障民生相結合,在確保基本農田保護區穩定的前提下,使土地資源的優化利用同城市交通、經濟協調發展。此外,該區影響土地環境的因素眾多,在城鎮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土地環境綜合治理。
2、區域二——特色輕工業園區
龍泉鎮、鴉鵲嶺鎮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以食品工業為主的特色輕工業,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近年來多次榮獲湖北省百強鄉鎮等榮譽稱號。
該區域輕工業用地多為成片農用土地流轉而來,在當地政策支持下,部分工業園區獲取土地成本低。在企業發展特色輕工業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出現了大量流轉土地閑置而未開發的現象。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目的,建立輕工業園區用地評價指標體係,製定合理的單位土地麵積投資額標準,是該區域土地利用合理發展的關鍵。
3、區域三——自然風景生態旅遊區
該區鄉鎮均在地域上靠近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山清水秀、風景如畫,各鄉鎮按照“建設旅遊名鎮,實現興鎮富民”的總體思路和“靠壩立鎮、旅遊興鎮”的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建設自然風景生態區的目標,以旅遊發展統籌區域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全麵發展。
旅遊區的開發應考慮土地的生態承載力,避免因過度開發而造成地理環境風險;協調經濟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合理規劃旅遊用地,防止產生旅遊設施侵占本可有其他更高利用價值的土地資源的現象,造成自然風景旅遊區內產業結構扭曲及土地利用方式單一。
4、區域四——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區
該區域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樟村坪鎮的磷礦資源,物華天寶,得天獨厚。樟村坪鎮境內磷礦資源富集,已探明儲量7.8億噸,占全省、全市磷礦資源的42%和80%以上,是亞洲第二大磷礦腹地,堪稱“中國磷礦之鄉”。礦產資源的開發帶動了該區鄉鎮經濟的繁榮發展,也促使了其從“窮鎮”到“富鎮”以至“名鎮”的轉變。
探明礦產資源並對其進行開發,不可避免會造成土地的破壞和占用,為保障礦區土地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在該區的礦—地開發利用中應遵循循環經濟的原則和方法,對礦區土地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環境監測與管理,建立生態補償機製,並在礦區土地複墾方麵下大工夫。
【參考文獻】
[1] 周生路、傅重林、王鐵成等:土地利用地域分區方法研究——以桂林市為例[J].土壤,2000(1).
[2] 曲晨曉:許昌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區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8(11).
(責任編輯: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