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湖北省能源消費碳排放影響因素實證研究(1 / 3)

湖北省能源消費碳排放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區域經濟

作者:任鳳玲

【摘要】 本文采用IPCC清單法,對湖北省2005—2012年期間能源消費碳排放量進行測算。在此基礎上,結合湖北省GDP、人口規模、能源消費的相關數據,利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從能源結構、能源強度、經濟發展和人口規模等四個方麵對湖北省碳排放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並針對湖北省實際情況,提出促進湖北省碳排放減少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碳排放 LMDI方法 能源消費

一、引言

湖北是典型的能源輸入型地區,如何在能源缺乏的條件下實現經濟增長、且做到低碳與減排這一目標,是湖北省現階段麵臨的重要難題。因此,分析湖北省能源消費碳排放影響因素,有助於找到合適的減排措施,實現湖北經濟的長遠發展。

二、文獻綜述

關於碳排放及其影響因素的關係研究方麵,Shi(2003)在基於對93個國家1975—1996年的麵板數據的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人口的變化對碳排放變化的作用比發達國家更加明顯。從經濟發展方麵來說,Kim、Lee&;Nam(2010)利用STAR模型,研究發現韓國的碳排放和經濟增長之間是相互依存的。經濟發展水平影響收入水平,進而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偏好,從而會導致不同強度的碳排放。Lenzen(1998)和Weber(2000)的研究表明消費者的行為對能源的使用以及溫室氣體的排放有一定的影響。關於碳排放影響因素分解模型的研究方麵,Hulten(1973)首次將指數分解方法應用於能源問題的研究。Boyd等(1987、1988)分別提出了算數平均的Divisia指數法的乘法和加法形式。Ang和Liu(2000)提出了對數平均Divisia分解法(LMDI),通過這種方法來計算出來的因素權重不存在殘查,計算結果更加準確。國內學者徐國泉等(2006)采用對數平均權重Divisia分解法,定量分析了我國1995—2004年,能源效率、能源結構及經濟發展等因素對人均碳排放的影響。宋德永等(2009)運用LMDI方法,引入產業結構因素分析了我國1990—2005年的碳排放影響因素。朱勤等(2009)引入了人口因素研究碳排放影響因素。秦翊、侯莉(2013)運用LMDI分解法對廣東省能源消費碳排放進行分解,量化各因素貢獻。許廣月(2011)采用麵板數據的計量模型,認為影響我國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產出規模、產業結構域及能源消費結構。綜上分析,本文認為采用LMDI方法分析湖北省能源消費碳排放影響因素是較為合理的。

三、湖北省能源消費與碳排放現狀

1、能源消費

隨著湖北經濟的發展,湖北省能源消耗量不斷增長。2012年湖北省能源消耗總量高達18128.09萬噸標準煤,比2005年增加7546.74萬噸,其中煤炭消耗12237.57萬噸、石油112.86萬噸、天然氣389.42萬噸、電力2019.28萬噸,比2005年分別增加77%、42%、164%、89.5%。

由表2中相關數據可知,湖北省主要的消費能源為煤炭,2005—2012年間,煤炭消費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例總體維持在60%到70%之間,有較小幅度的上漲。石油消費所占比例先增後減,總體維持在20%到25%之間。電力消費所占比例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增長幅度較小,總體維持在9%到11%之間。天然氣消費所占比例上升趨勢明顯,2012年所占比例比2005年增加了54%,但從整體而言,湖北省天然氣消費規模非常小。由於同等質量條件下的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煤炭提供的熱量少於石油和天然氣,但碳排放要高於石油和天然氣,因此煤炭消費所占比例會直接影響到地區的碳排放水平,能源消費結構的不合理會影響碳排放量。

2、碳排放

在測算湖北省能量消費碳排放量時,采用國際上公認的比較合理的碳排放測算方法——IPCC清單法進行計算。按照煤炭、石油、天然氣三大類能源分類進行計算,將各小類化石能源按照折標準煤係數折算為煤炭、石油、天然氣並分別進行加總,再利用碳排放係數計算碳排放量。關於碳排放係數,采用國家發改委能源所推薦的係數。

從2005—2012年,湖北省碳排放總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08年有所降低。2005年碳排放總量為6665.58萬噸,2012年碳排放總量為11349.7萬噸,是2005年排放量的1.7倍。2011年,湖北省碳排放總量首次突破億萬噸。從表3湖北省能源消費量相關數據可發現,2008年能源消費總量反增為減。這些數據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總量不斷增加,三者變動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由於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湖北省經濟形勢受到了影響,導致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總量出現同向波動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