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人性弱點言而無信(2 / 2)

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答應別人的事情自己卻沒有做到,然後為自己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今天好累啊”、“今天太忙”、“下次吧”。你告訴朋友如果他有什麼困難的時候可以來找你,結果朋友真的來找你了,你卻找個借口就推脫了,全然忘記了當初拍胸脯許諾時的樣子。

當答應別人的事,我們一定要盡全力去做,實現自己的諾言;如果有特殊情況,或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外,應和別人解釋清楚,並表示謙意。

孔子是春秋時代一位大教育家,他20來歲開始教書,50年如一日,培養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他的教學內容是多方麵的,在思想上,特別重視“誠”、“信”二字。他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要是不講信用,那還可以算是一個人嗎?對孔子的這種道德規範,他的得意門生曾參理解得最深刻。有一天,孔子特地考問曾參:“喂!曾參啊,我的學說貫穿著一個基本觀點,你明白嗎?”曾參畢恭畢敬地說:“弟子明白。”“那是什麼呢?”曾參說:“您老學說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麵是忠誠信實、寬厚愛人啊。”曾參對老師的學說不但篤信無疑,而且付諸行動。他每天多次反躬自問:“為人辦事是不是忠實?交朋友是不是守信用?老師的教誨能不能認真領會,學以致用……”孔子很欣賞他,把自己的學業仔細地傳給他,使他成了大名鼎鼎的72賢人中的佼佼者。

曾參不但對朋友講信用,對兒子也講信用,他決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把兒子教育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有一天塾館裏放假,曾參回到武城縣的家裏。他的妻子和兒子見他回來,非常高興,妻子說:“你成天用功讀書,很少回來。今天咱一家團圓,我趕集買條魚,好好慶賀一下。”小兒子一聽媽媽要去趕集,也鬧著要去,於是這位母親對兒子說:“你先在家等著,等我回來給你殺豬吃。”兒子同意了。待這位母親辦完事回到家裏,看見曾參綁了豬,正要宰殺,便急忙勸阻:“我隻是跟兒子開了個玩笑,你何必這樣認真!”而曾參卻說:“對孩子可不能開這樣的玩笑啊!小孩子的心靈純潔無瑕,全靠父母教誨,咱們在孩子麵前撒謊,就會在他心目中失去威信。如果他也學會了說謊,再對他進行教育還能奏效嗎?一頭豬宰了,可以再喂;孩子心靈上有了瑕疵,可就難以補救了。我們一定要說到做到,給孩子樹立一個守信的榜樣啊!”一席話說得妻子心服口服,兩人終於把豬殺掉了。他們讓兒子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更給了兒子以豐富的思想營養。

1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2民無信不立。

3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

4言不信者,行不果。

5失足,你可能馬上複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