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點燈
在成功者的詞彙裏,從來就沒有給困難、逆境、挫折、失敗、絕望以地位。如果你擁有無堅不摧、無往不利的意誌力,那麼困難與逆境可以成為強項,挫折可以化作動力,而失敗也可以轉化為成功,絕望之中也會孕育著希望。同樣地,如果你能驅除意誌薄弱的疾病,那麼你就擁有了無堅不摧、無往不利的意誌了,而這正是你邁向成功的一大資本。
要點一:意誌力決定成敗
意誌力是人格中的重要組成因素,對人的一生有著重大影響。人們要獲得成功必須要有意誌力作保證。早在2400多年前的孟子,就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段話,生動地說明了意誌力的重要性。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要經曆各種困難。麵對困難,有的人唉聲歎氣,畏縮不前;有的人精神振奮,意誌堅強。隻有不畏困難,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正如前蘇聯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說的那樣:“勇敢產生在鬥爭中,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
要點二: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
成功源於一點一滴的積累。
每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從平凡走向卓越,就必須擁有對目標堅持不懈的恒心和強大的意誌力。那些偉人們之所以能創造出偉大的事業,憑借的正是持之以恒的毅力。讓我們來看一看他們為成功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馬克思整整花費了40年的心血,才完成了巨著《資本論》;
偉大的德國文學家歌德創作《浮世德》,用了50年的時間;
中國古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為了寫《本草綱目》,經曆了30年的跋山涉水;
大書法家王羲之經年累月苦練書法,成就了“天下第一行書”的盛名;
著名科學家、氣象學家竺可楨堅持每天記錄天氣情況,記錄了38年零37天,其間沒有一天間斷,直到他去世前的那一天。
然而,這種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是天生得來的,它需要在日積月累的堅持中慢慢磨練而成,尤其是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持之以恒更需要在日常生活的許多細節中來慢慢培養。要知道,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獲得的,隻有每天前進一步,才能逐漸靠近自己的目標。
要點三:決不輕言放棄
執著的人是不輕言放棄的,也不會半途而廢,因為那是軟弱的表現。
而恒心與意誌力是造就成功的關鍵品質。有時候,超人的意誌和決不放棄的精神甚至能創造奇跡。美國一位著名的運動員,曾經一度臥床癱瘓。她的運動機能可以說消失殆盡,但依靠先進的醫學,更依靠驚人的意誌力,她不但恢複了健康,還重返賽場,成為世界冠軍。
當然,要做到不輕言放棄,我們還需要正確地認識失敗和挫折。
大發明家愛迪生在1000多次實驗後才發現鎢絲最適合做燈泡的燈絲,那麼,他之前的每一次失敗有什麼價值呢?愛迪生自己給出了最好的答案:“我至少發現了1000多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愛迪生告訴我們,以前的失敗隻是前進路上的障礙和陷阱,每一次跌倒,我們都可以從中汲取教訓,避免以後犯同樣的錯誤。從這個角度來說,失敗並不是一件壞事。“失敗是成功之母。”道理也是這樣。
斯蒂芬·霍金,是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係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20世紀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麵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誌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1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2生活就像海洋,隻有意誌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3強者容易堅強,正如弱者容易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