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人性弱點墨守成規(1 / 3)

星星點燈

“為人循矩度,而不見精神,則登場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權變,則依樣之葫蘆也。”我們在學習新知識,不能完全依靠教師,也不能盲目迷信書本,應勇於質疑,切勿墨守成規。一個有所作為的人隻有打破思維定式,通過不斷的創新,才能為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和真正幸福。

要點一:克服習慣性思維的弊端

書上有個故事,說有一隻大象能把一噸多重的東西卷起來,但被主人拴在一隻小小的木樁上,哪裏也去不了。為什麼?原因是那隻大象從小就被拴著,從來沒有掙斷過繩索,也從來沒有拉出過束縛著它的木柱。這種現象就是思維定勢,是一種突破不了已有經驗、體驗的思維框架。

人的思維也是有定勢的,有很多突破不了的思維框架。常聽到口頭語中有三個字“不可能”。就不知,這“不可能”三個字,就是思維定勢的代意詞。

我們祖先留給後人的寓言中,有一個“拔苗助長”的故事。說宋國有個人,看到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慢,就動手把禾苗一株一株地往上拔。結果,禾苗全部枯萎了。

於是,後人一代一代地笑話這個拔苗助長的人。原因是,自古至今,人們有個思維定勢:植物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生它養它的土地。植物離開土地,生長就“不可能”。

其不知,現代生物技術,早已打破了這個“不可能”的禁區,無土栽培就是例證。植物離開了土地,不但能生長,並且生長的速度還很快。

因此,現在看來,拔苗的那個古人,除去批判他違背規律蠻幹之外,是不是也應該給他點肯定的東西,肯定他敢想敢幹的精神,他做出了一個“人幫助植物長高”的大膽行為。也應該相信,這個古人有了這次“拔苗助長”的教訓之後,不會再有第二次的“拔苗助長”。

什麼是思維定勢?據專家說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套穩定的思維框架,在遇到問題時這個框架就會自動地做出某種判斷和結論。

思維定勢是人腦習慣使用的一係列已被固化的概念、規則、理論和邏輯的抽象形式。思維主體在加工處理各類信息時,這些概念、規則、理論和邏輯就會自動地發生作用。思維定式的形成與環境、經曆、個性、需求、價值取向、知識儲備等諸多因素有關,具有很強的慣性,一旦定型就極難改變。

現實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會遇到潮水般的信息,人們在篩選信息、分析問題、做出決策的時候,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沿著某種熟悉的方向和路徑思考。這就是一個人特有的思維定勢,如:經驗定勢、從眾定勢、書本定勢、權威定勢等等。在處理日常事務和一般性問題的時候,思維定勢能夠讓人駕輕就熟,得心應手。

但由於思維定勢中被固化的概念不一定都正確、被固化的規則不一定都適用、被固化的理論可能有偏差、被固化的邏輯可能不嚴密等等,因而當遇到不一樣的問題時,思維定式就有可能產生負麵效應,將人們引入歧途。

思維定勢是創新的大敵,不打破思維定勢,就不可能創新。因此,要刻意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空間思維、數字思維、逆向思維、靈感思維等。這樣有助於打破思維定勢,有助於創新。

要點二:培養創新意識

青少年是最少有保守思想,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最富創新精神的一個群體。祖國未來的發展靠青少年,發展的前提在創新。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從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意識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