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生提高考試能力理論指導1(1 / 3)

第一章學生提高考試能力理論指導1

1.學生考試的功能

近年來,每逢高考、中考前後,社會上和學術界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掀起一股討論教育考試功能與作用的熱潮。從理論上講,考試是服務於教育、服務於學生發展的,但由於曆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教育考試製度的本體功能和作用被嚴重扭曲和異化,教育與考試的關係本末倒置,本應作為手段和工具的考試卻成了教育教學的目標和核心。一些違背考試規律、不符合考試原則的現象普遍存在。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麵倡導和實施,關於高考、中考存廢與改革等問題的爭論更加激烈。筆者以為,在社會和教育大變革時代,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考試與評價製度改革,努力適應建設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要求,重新審視教育考試的功能,回歸教育考試的本質,這既是考試改革必須麵對的問題,也是教育改革必須解決的問題。

教育考試的功能

教育考試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功能?作為我國教育體係中基本製度之一的教育考試,對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具有評定、選拔、診斷、反饋、預測和激勵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不是相互分割的,而是綜合起作用的。它對教育、識才、用才等諸多方麵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是教育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

(1)評定與選拔功能

評定與選拔功能即教育考試可以評估、鑒定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方麵是否達到規定的水平和標準,同時,通過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是一個大眾公認較為公平、公正的途徑。

(2)診斷與反饋功能

診斷與反饋功能即教育考試可以檢測學生知識、能力的掌握程度,給學生提供改進學習的信息,給教師提供調整和改進教學的信息。

(3)提高和預測功能

提高和預測功能即教育考試可以提高學生素質、能力和預測學生潛能及未來發展趨勢。考試可以提高和強化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考試,可以在了解被試者現狀的同時,看到被試者未來發展的趨勢。

(4)導向與激勵功能

導向與激勵功能即人們都說考試是一根“指揮棒”,考試的要求指向哪裏,教師和學生就會朝哪裏努力,以期達到考試的要求,取得優異的考試成績。

考試成績是衡量教與學有效性的一個質量指標,考試獲得優異成績就意味著“教”與“學”取得雙豐收。這種“成就欲”能極大地激勵考生及教育者的積極性和上進心,促使他們更加勤奮地學習和工作。

考試功能的表現

考試由手段和工具變成了教學的目的。教育與考試的關係本末倒置。考試本應是服務於教育、服務於學生發展的,如今卻成了教學的目的和核心,學校教育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式都受到高考、中考等重大考試的衝擊和影響。

考試的檢測功能變成淘汰功能。教育考試的本體功能是“學什麼、考什麼”的檢測功能,現實中卻變成了“考什麼、學什麼”的淘汰功能。在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資源相對不足的情況下,中考、高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走向。

這一現實影響著地方黨政領導的政績觀,也左右著教師和校長的行動:跟著考試“指揮棒”,考什麼就教什麼,怎麼考就怎麼教,考多難就教多難。考試引導著教學,教學服從於考試。這種極具選拔性和淘汰性的考試,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以至於把他們的學習引向“應試”的歧途。

考試由教育評價的一部分變成全部。社會上用升學率作為評價一個學校好壞的唯一標準,教育係統內部評價也同樣注重升學率指標。以考試代替全部教育評價反映了當前我國教育評價機製的缺失。

它主要表現在一下3個方麵:評價方式單一,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以“分”為導向,以“率”為標準,並以此作為評價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重要標準;偏重智育,忽視學生德育、體育、美育的評價;評價的同質化,用劃一的標準去界定人才培養規格,評價教育質量,衡量存在差異的學生發展水平。

教育考試的作用

幾千年來,考試之所以能延續不衰,是因為它是人類迄今為止創造的測量學生的知識和智能所用的方法中比較客觀、公正、準確、高效的一種方法。實踐證明,教育考試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教育考試是萬萬不能的。

現今英、美等發達國家不但沒有取消高考製度,而且還在不斷強化和完善。英國中小學生在11歲、14歲、16歲3個年齡段都要參加全國統考,而且對全國各學校的考試成績排名公布。

在美國,中學生申請上大學影響最大的考試是“學業能力評估考試”和“美國大學測評考試”。SAT考試一年舉行7次,考試內容有數學和語文各3部分,時間為3小時。其成績往往決定學生的選擇範圍,成績拔尖的有希望讀名牌大學。

1977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不僅提出恢複高考,而且在1978年4月20日的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高瞻遠矚地指出:“考試是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同檢驗產品質量是保證工廠生產水平的必要製度一樣。當然也不能迷信考試,把它當做檢查學習效果的唯一方法。

要認真研究、試驗、改進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來。對於沒有考好的學生,要鼓勵和幫助他們繼續努力,不要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負擔。”當前,學習好、領會好、落實好小平同誌的這段講話精神,就能夠理性地定位考試的功能,就能夠正確地發揮考試的作用。

把考試作為一種“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評價手段來給考試定位的。實現一種考試、完善了一種考試,這僅僅是完成了部分任務,更重要的是必須充分發揮考試對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檢查作用。檢查包含著評價、反饋、督辦和指導作用。

發揮以“改進考試的內容和形式”為核心的考試改革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考試不僅不應該淡化,而且要強化,特別是要在診斷、反饋、評價、預測和激勵上麵強化。

沒有評價功能,考試何以“鼓勵和幫助他們繼續努力”?我們應該深刻認識考試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地理解考試與評價的關係、實現考試工作在新時期曆史人物的理論與實踐的指導。其實,對教育考試不存在要與不要的問題,而是如何定位、如何正確而全麵地發揮其功能與作用的問題。

2.學生考試的作用

對於教育機構,考試作為最重要的製度之一,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考試不僅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尺度,而且對“教”與“學”發揮著指揮棒的功能,對教育的目標和效果有導向性作用。

在基礎教育階段,由於教育單位和學生受到中考和高考選拔性考試機製的影響,真正意義下的素質教育很難實施;而在高等教育階段,由於多數學生將成為教育的最終產品輸入社會,如何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把高等教育真正引向素質教育的軌道,為學生一生的事業發展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就成為教育管理部門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關注的課題。

大學的考試本質上就是課程考試。從教育管理學的角度,就是要研究如何通過設計與安排考試,客觀地測試出學生對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掌握的程度,檢驗教師教學的效果,並通過這些測試手段有效地引導學生的學習。

考試的方式、特點及適用範圍

目前的考試方式主要有閉卷、一頁開卷、開卷、實驗能力測試、專業技能測試、口試、撰寫課程論文、調查報告等方式。各課程根據本課程的特點采用一種方式,也可以采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方式。為了針對課程的特點采取適當的考試形式,有必要對這些考試形式的特點和適用範圍進行分析。

(1)閉卷考試

閉卷考試是目前考試的主要形式。這種考試方式能夠比較準確地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閉卷考試一般是就所學書本的內容進行的考試,對學生運用知識的靈活性與綜合能力較難考核,有引導學生死記硬背、死讀書之嫌。適合理論性強,要求準確記憶的課程。

(2)開卷考試

開卷考試可以克服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不良傾向。開卷考試既可以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考核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利於提高考試的質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開卷考試要收到應有的效果,命題質量是關鍵,特別是應避免閉卷考試內容開卷化,那些學生可以簡單地從教材上找到答案的題目不適合用於開卷考試。

(3)一頁開卷

一頁開卷介於閉卷考試與開卷考試之間。這種考試方式適合理論性強,準確記憶困難,教學目標側重於掌握課程的理論體係、解決問題的方法內涵,隻需部分記憶的課程。

(4)口試

口試是一種能給學生較大發揮空間的考試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反應的敏捷性、靈活性,並可以引導學生注重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但口試的評分較難把握,工作量大,有些內容也很難采用口試。這種考試方式適合於某些語言類的課程,考核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5)課程論文、調查報告

課程論文和調查報告是在查閱資料、采集數據的基礎上撰寫論文,可以考核學生的綜合分析及文字表達能力。對於這種考試形式,論文的選題很關鍵,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論文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