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提高學習智能故事推薦8
74.“我家有個小弟弟”
我家有個小弟弟,
長得聰明又伶俐,
就是有個小缺點
——流鼻涕。
這首兒童喜愛的詩,是一個3歲的小孩子寫的。他叫汪洋。1978年出生在河南省洛陽市。爸爸做文書工作,媽媽在市戲曲藝術學校教語文。汪洋剛會說話時,爸媽就讀文章給他聽,還教他念兒歌,背古詩。
聰明的小汪洋上小學時,就懂得很多了。當時學校裏有個“小百花文學社”,要求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參加,由於汪洋詩寫得好,雖然他隻上二年級,文學社還是破格錄取他,並發給他小記者證。
自從加入了文學社,小汪洋創作的熱情更高了。1985年國慶節,汪洋去武漢三姨家。武漢位臨長江,江麵煙波浩淼,船隻來來往往,這壯闊的場麵使小汪洋深有感觸。回家後他寫了《我在長江放小船》這篇散文,洛陽電台播出後被評為一等獎。
1986年,國內出了幾個小詩人,像田曉菲、任寰、劉夢琳,他們都出了詩集。汪洋也決心學他們,爭取10歲前出個詩集。
於是,小汪洋寫了大量的詩,並且不斷地在《金色少年》雜誌上發表出來。1987年他寫了94首,其中《小青蛙》等6首詩被選入《中國小詩人選》一書。
終於,他的第一本詩集《為男孩爭氣》,在他不滿10歲的時候出版。
75.八歲的夜大生
1986年5月,上海外國語學院夜大班招生,來報名的人很多。當中竟有一名身高隻有128米的小孩,這小孩叫楊德毅,年僅8歲,在曲陽新村第二小學讀書。
負責招考的老師見一個小學生要報夜大,邊笑邊搖頭,因為學院從曆史上就沒有接納過8歲的大學生。
小德毅見招考的老師連報名都不讓,就急得哭了起來。哭聲換來了同情,老師就讓他用英語說幾句話。小德毅抹了抹眼淚,流利地說了幾句英語,出色的英語水平得到了老師的賞識,上海外語學院破例同意他報名參加考試。考場上,8歲的小德毅同幾百名成人進行著英語競賽。發榜時,小德毅竟名列前茅!
這樣,楊德毅成了我國第一個年齡最小的夜大生。
小德毅學習英語,是從5歲開始的,開始是父親教他單詞,他很感興趣,上小學前,他就掌握了幾百個英語單詞;上學後,小德毅仍堅持利用課餘時間學習英語。平時學校的課程重,他總是把老師布置的作業盡量提前完成,剩下的時間裏,他就一頭紮進英語詞彙的海洋裏。1985年的暑假,他每天自學英語不下5個小時。這樣,小德毅借助國際音標進行自學,用了3年的課餘時間就學完了小學和中學的8冊英語教材,還讀完了上海外語學院大學視聽教材《走向生活》的前13課內容。
1985年的“六一”節,一批美國的在華留學生,到楊德毅所在的小學與兒童聯歡。學校派出的翻譯就是二年級的學生、年僅7歲的小德毅。一位名叫路易斯的美國客人和小德毅用英語交談了幾分鍾後,驚喜地叫道:“真神!在中國我遇到了小同鄉。”
76.少兒當行長
管錢是大人的專利,當銀行行長更是大人的特權了。然而南京市卻出了一位為人稱道的少兒銀行行長。她就是丹鳳街小學四年級學生周菲,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姑娘。
別看這位小行長還不到10歲,卻是經過嚴格考察,公平競爭才被任命的。
南京團市委這次選拔少兒銀行行長,一共有20名候選人,每個人過兩道考核關。
先是實際操作:收款、點鈔、記賬、複核,周菲不慌亂,不拘束,有條不紊,幾十筆業務,筆筆清楚。
再是理論知識:這需要當眾答辯,然而周菲對答如流。
“辦少兒銀行有什麼意義?”
“一是節約零花錢,支援國家經濟建設;二是培養同學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增長金融意識,從小學創業,長大建設祖國。”
“你準備怎樣選拔、培訓小職員?”
“競爭上崗,先培訓後用,邊幹邊提高。”
思路清楚,觀點明確,口齒伶俐。
周菲在20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團市委、市建行領導把寫著“建設銀行南京分行少兒銀行理事長”的大紅綬帶披上了周菲的肩頭。她在就職宣誓儀式上說:“我一定要認真履行職責,團結同仁,勤懇服務,擴大業務,辦好銀行……”儼然是一個老練的金融家了。
周菲上任,正逢南京長江大橋高架橋工程開工。火熱的勞動場麵感動了她。她想了一個巧妙的主意,算了一筆賬:每人拿一元錢,全市43萬少年就是43萬元。每人10元就是430萬……
一個多麼巨大的數字呀!
周菲將自己的想法提交市少兒銀行理事會,得到了一致讚同。這位行長走進了電視屏幕。南京電視台連續一周在黃金時間播放她的演說,市建行還專門為此發行了“金陵小主人”有獎債券。
“小主人”感動了“大主人”,“大主人”支持“小主人”。短短十幾天,竟然集資2300萬元,其中“小主人”集資就達20萬元之多。美國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庫伯克連連稱讚:“中國孩子能辦這麼大的事,不可思議!”
這位小行長1993年榮獲第三屆十佳少年稱號。
77.兩色算盤
被稱為“小小發明家”的趙宇,是遼寧省錦州市勞保小學三年級的學生。
一天,上珠算課,老師用算盤教具演算。趙宇的視力不好,怎麼也看不清算珠的移動變化。心裏很著急。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女同學穿了一件很鮮豔的衣服,等這位同學一轉身,卻變成另一種顏色,真奇怪!原來這位同學的衣服是前後兩種顏色,對比很鮮明。
善於動腦筋的趙宇受到啟發:如果用兩色的算珠——運算撥動的和靜止不動的形成兩色對比,不就容易看清了嗎?他回家就動手做實驗,把算珠塗成兩色,背麵是紅色,運算時把算珠轉過來,就變成紅色,很容易看清楚。但是,教具算盤的串杆是帶毛的,很緊,轉動不容易。
他想了很久,也沒找到一個更省事的辦法,一天早晨,吃的是麻花,他吃著吃著,恍然大悟:“爸爸,我有辦法了。”
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把盤杆做成麻花的扭曲形狀,算珠的孔也不再是圓的,算珠能隨著撥動時,自動轉身變色,多麼巧妙的主意呀!
在父親的支持幫助下,趙宇的“雙色演示算盤”成功了。這項發明獲1992年“茅以升青少年科技獎”和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和科學討論會一等獎。並申報了國家專利。
這一年,趙宇隻有9歲。
78.小書法家
1991年,8歲的小姑娘陳俊,已先後在國內外書法大賽中獲獎82次,有20多幅作品在美國、日本等國展出,她被世界12個書法學會和團體吸收為會員,這樣的成績,連書法界的許多成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們都稱陳俊是“神童”、“小書法家”。
其實,除俊成為一名“小書法家”,是與她的愛好及勤奮分不開的。陳俊1983年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西區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裏。從小她就喜歡寫寫畫畫,而且隻要一拿起筆和紙,她就顯得特別快活。父母見聰明的孩子那麼喜歡紙和筆,就教她寫字,沒想到小陳俊寫字進步很快,幾天就寫得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