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近似於歌劇的《大保國》(1 / 1)

從小立下當兵誌(京劇目一)大保國

謎麵道出了千千萬萬青少年的心聲,立意積極。作者從正麵會意入手,夾擊出“大保國”,即長大以後參軍入伍,保衛祖國。讀來通達明了,理順章成,不悖常理。謎題訴求,謎底揭示動因,通達而不見俗態。

《大保國》一名《忠心保國》。劇情:明,穆宗朱載垕死後,太子年幼,李豔妃垂簾聽政。李妃欲讓其父李良輔佐國政。定國王徐延昭、兵部侍郎楊波於龍鳳閣勸諫,李妃執迷不聽,君臣不歡而散。徐、楊二人為表忠心,夜探皇靈後,二次進宮進諫。此時,李良封鎖了昭陽院,內外隔絕,李妃已悔悟,遂將幼主托付徐、楊。後楊波發動人馬,斬殺李良。

京劇大保國是久演不衰的名段,常與《探皇陵》、《二進宮》合演,喚作《龍鳳閣》,亦作《大·探·二》。這出戲中,唱腔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徐延昭、楊波、李豔妃三個主要人物的思想活動和彼此間的對話,都是通過唱腔來表達的,其風格近似於歌劇。三個人物的行當分配也很有特色,李豔妃是旦,徐延昭是淨,楊波是老生。生、旦、淨的輪流對唱,徐疾適度,頓挫有致,時而舒展自如,時而如珠落玉盤,帶給觀眾美的享受。20世紀50年代,譚富英、裘盛戎、張君秋三位藝術家合演的《大·探·二》堪稱珠聯璧合,旗鼓相當,被公認為京劇《大·探·二》演出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