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徽班召進京(四字成語一)南腔北調
乾隆五十五年(1790),為給乾隆帝弘曆祝壽,從揚州征召了以戲曲藝人高朗亭為台柱的三慶班入京,是為徽班進京演出之始。之後又有四喜、啟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戲班相繼進京。在演出過程中,6個戲班逐漸合並為四大徽班。清中葉,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腔調的漢戲班也應召進京,徽漢合流,逐步演變成京劇。徽、漢都在北京之南,演員大都是南方人,操南方口音,音樂素材多取自南方,故解作“南腔”。“北調”作向北(京)調動之意,符合清廷征召口吻。此謎輕倩清圓,別解出彩。尤以史實布麵,謎底棄成語本意,令人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