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走了?您不喝點兒茶去嗎?……

孔子答應著"是是",上了車,拱著兩隻手極恭敬的靠在橫板(7)上;冉有(8)把鞭子在空中一揮,嘴裏喊一聲"都",車子就走動了。待到車子離開了大門十幾步,老子才回進自己的屋裏去。

"先生今天好像很高興,"庚桑楚看老子坐定了,才站在旁邊,垂著手,說。"話說的很不少……

"你說的對。"老子微微的歎一口氣,有些頹唐似的回答道。"我的話真也說的太多了。"他又仿佛突然記起一件事情來,"哦,孔丘送我的一隻雁鵝(9),不是曬了臘鵝了嗎?你蒸蒸吃去罷。我橫豎沒有牙齒,咬不動。"

庚桑楚出去了。老子就又靜下來,合了眼。圖書館裏很寂靜。隻聽得竹竿子碰著屋簷響,這是庚桑楚在取掛在簷下的臘鵝。

一過就是三個月。老子仍舊毫無動靜的坐著,好像一段呆木頭。

"先生,孔丘來了哩!"他的學生庚桑楚,詫異似的走進來,輕輕的說。"他不是長久沒來了嗎?這的來,不知道是怎的?……

"請……老子照例隻說了這一個字。

"先生,您好嗎?"孔子極恭敬的行著禮,一麵說。

"我總是這樣子,"老子答道。"長久不看見了,一定是躲在寓裏用功罷?"

"那裏那裏,"孔子謙虛的說。"沒有出門,在想著。想通了一點:鴉鵲親嘴;魚兒塗口水;細腰蜂兒化別個;懷了弟弟,做哥哥的就哭。我自己久不投在變化裏了,這怎麼能夠變化別人呢!……

"對對!"老子道。"您想通了!"

大家都從此沒有話,好像兩段呆木頭。

大約過了八分鍾,孔子這才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氣,就起身要告辭,一麵照例很客氣的致謝著老子的教訓。

老子也並不挽留他。站起來扶著拄杖,一直送他到圖書館的大門外。孔子就要上車了,他才留聲機似的說道:

"您走了?您不喝點兒茶去嗎?……

孔子答應著"是是",上了車,拱著兩隻手極恭敬的靠在橫板上;冉有把鞭子在空中一揮,嘴裏喊一聲"都",車子就走動了。待到車子離開了大門十幾步,老子才回進自己的屋裏去。

"先生今天好像不大高興,"庚桑楚看老子坐定了,才站在旁邊,垂著手,說。"話說的很少……

"你說的對。"老子微微的歎一口氣,有些頹唐的回答道。"可是你不知道:我看我應該走了。"(10)"這為什麼呢?"庚桑楚大吃一驚,好像遇著了晴天的霹靂。

"孔丘已經懂得了我的意思。他知道能夠明白他的底細的,隻有我,一定放心不下。我不走,是不大方便的……

"那麼,不正是同道了嗎?還走什麼呢?"

"不,"老子擺一擺手,"我們還是道不同。譬如同是一雙鞋子罷,我的是走流沙(11),他的是上朝廷的。"

"但您究竟是他的先生嗬!"

"你在我這裏學了這許多年,還是這麼老實,"老子笑了起來,"這真是性不能改,命不能換了。你要知道孔丘和你不同:他以後就不再來,也再不叫我先生,隻叫我老頭子,背地裏還要玩花樣了呀。"

"我真想不到。但先生的看人是不會錯的……

"不,開頭也常常看錯。"

"那麼,"庚桑楚想了一想,"我們就和他幹一下……

老子又笑了起來,向庚桑楚張開嘴:

"你看:我牙齒還有嗎?"他問。

"沒有了。"庚桑楚回答說。

"舌頭還在嗎?"

"在的。"

"懂了沒有?"

"先生的意思是說:硬的早掉,軟的卻在嗎?"(12)"你說的對。我看你也還不如收拾收拾,回家看看你的老婆去罷。但先給我的那匹青牛(13)刷一下,鞍韉曬一下。我明天一早就要騎的。"

老子到了函穀關(14),沒有直走通到關口的大道,卻把青牛一勒,轉入岔路,在城根下慢慢的繞著。他想爬城。城牆倒並不高,隻要站在牛背上,將身一聳,是勉強爬得上的;但是青牛留在城裏,卻沒法搬出城外去。倘要搬,得用起重機,無奈這時魯般和墨翟(15)還都沒有出世,老子自己也想不到會有這玩意。總而言之:他用盡哲學的腦筋,隻是一個沒有法。

然而他更料不到當他彎進岔路的時候,已經給探子望見,立刻去報告了關官。所以繞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馬就從後麵追來了。那個探子躍馬當先,其次是關官,就是關尹喜(16),還帶著四個巡警和兩個簽子手(17)。

"站住!"幾個人大叫著。

老子連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動也不動,好像一段呆木頭。

"阿呀!"關官一衝上前,看見了老子的臉,就驚叫了一聲,即刻滾鞍下馬,打著拱,說道:"我道是誰,原來是老聃館長。這真是萬想不到的。"

老子也趕緊爬下牛背來,細著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的說,"我記性壞……

"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記了的。我是關尹喜,先前因為上圖書館去查《稅收精義》,曾經拜訪過先生……

這時簽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韉,又用簽子刺一個洞,伸進指頭去掏了一下,一聲不響,橛著嘴走開了。

"先生在城圈邊溜溜?"關尹喜問。

"不,我想出去,換換新鮮空氣……

"那很好!那好極了!現在誰都講衛生,衛生是頂要緊的。不過機會難得,我們要請先生到關上去住幾天,聽聽先生的教訓……

老子還沒有回答,四個巡警就一擁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簽子手用簽子在牛屁股上刺了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開腳步,一同向關口跑去了。

到得關上,立刻開了大廳來招待他。這大廳就是城樓的中一間,臨窗一望,隻見外麵全是黃土的平原,愈遠愈低;天色蒼蒼,真是好空氣。這雄關就高踞峻阪之上,門外左右全是土坡,中間一條車道,好像在峭壁之間。實在是隻要一丸泥就可以封住的(18)。

大家喝過開水,再吃餑餑。讓老子休息一會之後,關尹喜就提議要他講學了。老子早知道這是免不掉的,就滿口答應。於是轟轟了一陣,屋裏逐漸坐滿了聽講的人們。同來的八人之外,還有四個巡警,兩個簽子手,五個探子,一個書記,賬房和廚房。有幾個還帶著筆,刀,木劄(19),預備抄講義。

老子像一段呆木頭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會,這才咳嗽幾聲,白胡子裏麵的嘴唇在動起來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側著耳朵聽。隻聽得他慢慢的說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大家彼此麵麵相覷,沒有抄。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老子接著說,"常有欲以觀其竅。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大家顯出苦臉來了,有些人還似乎手足失措。一個簽子手打了一個大嗬欠,書記先生竟打起磕睡來,嘩啷一聲,刀,筆,木劄,都從手裏落在席子上麵了。

老子仿佛並沒有覺得,但仿佛又有些覺得似的,因為他從此講得詳細了一點。然而他沒有牙齒,發音不清,打著陝西腔,夾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愛說什麼"[口而]":大家還是聽不懂。可是時間加長了,來聽他講學的人,倒格外的受苦。

為麵子起見,人們隻好熬著,但後來總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著自己的事,待到講到"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住了口了,還是誰也不動彈。老子等了一會,就加上一句道:

"[口而],完了!"

大家這才如大夢初醒,雖然因為坐得太久,兩腿都麻木了,一時站不起身,但心裏又驚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樣。

於是老子也被送到廂房裏,請他去休息。他喝過幾口白開水,就毫無動靜的坐著,好像一段呆木頭。

人們卻還在外麵紛紛議論。過不多久,就有四個代表進來見老子,大意是說他的話講的太快了,加上國語不大純粹,所以誰也不能筆記。沒有記錄,可惜非常,所以要請他補發些講義。

"來篤話啥西,俺實直頭聽弗懂!"賬房說。(21)"還是耐自家寫子出來末哉。寫子出來末,總算弗白嚼蛆一場哉[口宛]。阿是?"書記先生道。(22)老子也不十分聽得懂,但看見別的兩個把筆,刀,木劄,都擺在自己的麵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編講義。他知道這是免不掉的,於是滿口答應;不過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開手。

代表們認這結果為滿意,退出去了。

第二天早晨,天氣有些陰沉沉,老子覺得心裏不舒適,不過仍須編講義,因為他急於要出關,而出關,卻須把講義交卷。他看一眼麵前的一大堆木劄,似乎覺得更加不舒適了。

然而他還是不動聲色,靜靜的坐下去,寫起來。回憶著昨天的話,想一想,寫一句。那時眼鏡還沒有發明,他的老花眼睛細得好像一條線,很費力;除去喝白開水和吃餑餑的時間,寫了整整一天半,也不過五千個大字。

"為了出關,我看這也敷衍得過去了。"他想。

於是取了繩子,穿起木劄來,計兩串,扶著拄杖,到關尹喜的公事房裏去交稿,並且聲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關尹喜非常高興,非常感謝,又非常惋惜,堅留他多住一些時,但看見留不住,便換了一副悲哀的臉相,答應了,命令巡警給青牛加鞍。一麵自己親手從架子上挑出一包鹽,一包胡麻,十五個餑餑來,裝在一個充公的白布口袋裏送給老子做路上的糧食。並且聲明:這是因為他是老作家,所以非常優待,假如他年紀青,餑餑就隻能有十個了。(23)老子再三稱謝,收了口袋,和大家走下城樓,到得關口,還要牽著青牛走路;關尹喜竭力勸他上牛,遜讓一番之後,終於也騎上去了。作過別,撥轉牛頭,便向峻阪的大路上慢慢的走去。

不多久,牛就放開了腳步。大家在關口目送著,去了兩三丈遠,還辨得出白發,黃袍,青牛,白口袋,接著就塵頭逐步而起,罩著人和牛,一律變成灰色,再一會,已隻有黃塵滾滾,什麼也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