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代號“鐵甲艦”(3 / 3)

8月10日晨,14艘貨船從直布羅陀啟航,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向馬耳他方向航行。為船隊護航的軍隊有,載有72架戰鬥機的3艘航空母艦(“鷹”號、“無敵”號、“勝利”號),第4艘航空母艦“暴怒”號載有運往馬耳他的戰鬥機;護航艦隊還包括兩艘戰列艦(“約爾遜”號和“羅德尼”號)、7艘巡洋艦、24艘驅逐艦、8艘潛艇和20餘艘小型艦船。這支護航力量堪稱是整個戰爭中最強的,由此也足以看出英國這次行動的重要性和必勝的決心。

8月5日,意大利海軍總部便從無線電截聽中獲悉,英軍準備在西地中海進行一次重大活動。9日到10日晚,軸心國進一步獲悉,一支龐大的船隊分做若幹群正在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向東航行。根據這一重要信息,德意軍統帥部即著手部署兵力想阻止此次航行。由於缺乏燃料而無法使用戰列艦,德意軍遂派出大批空軍和21艘潛艇(其中5艘德國潛艇)以及巡洋艦、驅逐艦和魚雷艇,在英國船隊的前進路上設置了5道阻擊線,旨在迫使英國船隊分散,然後由強大的意大利巡洋艦部隊將其殲滅。一場激烈的海上作戰即將拉開帷幕。

8月11日,當英國船隊通過由部署在巴利阿裏群島和突尼斯之間的軸心國7艘潛艇組成的封鎖線時,德國潛艇U-73號擊沉航空母艦“鷹”號。當天下午,37架飛機從航空母艦“暴怒”號起飛,氣勢凶猛,前往馬耳他島,母艦則返航直布羅陀。途中該航母遭到意潛艇“達加布爾”號的襲擊,英護航驅逐艦立即反擊,擊沉“達加布爾”號。日落時德意飛機開始猛烈轟炸,潛艇也展開攻勢,但沒有給英國船隊造成任何損失。

8月12日上午,英國船隊通過撒丁島以南之際,德意空軍又發起攻擊,重創航空母艦“無敵”號,幾艘運輸船受重傷,1艘驅逐艦被德魚雷攻擊機擊沉。當晚,護送船隊的主要艦隻返航直布羅陀,運輸船隊由4艘巡洋艦和10艘驅逐艦護航,繼續向馬耳他前進。此時,除1艘貨船“杜卡利昂”號受傷掉隊外,其餘均整列航行。

可是,在由6艘意大利潛艇組成的邦角區域的封鎖線上,船隊受到巨大的挫折。防空巡洋艦“開羅”號和4艘運輸船被擊沉,巡洋艦“尼日利亞”號受重創。“開羅”號和“尼日利亞”號巡洋艦是作戰護航的控製中心,它們的損失在船隊中造成巨大的混亂。在德意轟炸機和魚雷機的聯合攻擊下,巡洋艦“曼徹斯特”號、1艘油輪和2艘運輸船在班泰雷利亞島海域被擊沉。8月13日上午,德國轟炸機再次轟炸英船隊,擊沉2艘彈藥船。後在來自馬耳他的戰鬥機的保護下,船隊剩餘船隻才逃脫了被消滅的命運。13日晚,5艘運輸船運載3.2萬噸貨物終於抵達馬耳他,其中1艘油輪運來了島上空軍急需的燃料。在這次護航行動中,英國船隊及其護航艦艇總共被擊沉1艘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9艘運輸船。軸心國損失約60架飛機、2艘潛艇,另有2艘巡洋艦受重創,但仍沒有成功地阻截運輸行動。

這是意大利海、空軍在整個戰爭中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同時也是軸心國在地中海海戰中的最後一次勝利。從總體看,英國海軍由於未得到空軍的有效支援,即便在海軍力量處於優勢的情況下也未能擊退軸心國的空中突擊,在戰術上是一次失敗。然而,意大利戰列艦艦隊在戰爭中第一次不能投入戰鬥,其戰略上的含義要深遠得多。這表明軸心國軍隊在走向衰敗,“基石”護航戰役實際上是意大利海軍的挽歌。而同盟國則依靠其強大的經濟潛力和雄厚的物資基礎,逐漸壯大自己的實力,到1942年秋季,根本扭轉了地中海的戰略形勢,把主動權牢牢抓在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