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正好趕上複活節,隆美爾在地圖上謀劃了一次類似於在法國進行的“閃電戰”進攻,由步兵和裝甲兵共同完成。他是這樣描述這一戰術的:“集中優勢兵力於某一點,采取強行突破,攻占兩翼,然後在敵人還未來得及反應之前像閃電一樣穿透進去,直插敵人的後部。”
這次進攻計劃定於4月13日黎明時分開始。為了掩護進攻,波納特上校派遣他手下的一支機械化輕型高射炮炮隊開到鐵絲網邊緣,然後叫第18高射炮團用88毫米口徑大炮在後麵支援。
對於隆美爾和他的“非洲軍團”來說,在接下來的幾周裏一直未能攻克托布魯克這塊硬骨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他把複活節星期一的失敗歸罪於斯特萊克和奧爾布裏奇,責怪他倆缺乏果斷的決心。隆美爾很堅決地說:“我一定要盡早解除他們的職務。”
4月27日,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一直是隆美爾戰友的保盧斯中將來到北非,他是德國最高統帥部的一名副參謀長,他正在抓緊寶貴的時間策劃對蘇聯的進攻,這次被派往利比亞,是因為隆美爾的作戰行動已使參謀長哈爾德上將大為驚愕。
兩天以後,他親眼目睹了自開戰以來對托布魯克最猛烈的攻擊。當天晚上6點半左右,在炮兵部隊和斯圖卡式轟炸機的一陣轟炸後,德軍坦克和步兵從南北兩側向那座山頭發動進攻。他們從山後攻占了209號高地,然後轉而攻打托布魯克。他們排成了一個5公裏寬、3公裏深的楔形隊形衝進環形防線以內。夜間,裝備著噴火器的戰地工兵衝上前去噴射火焰,使附近據點裏的盟軍不得不跑出來。
第二天早晨,炮兵還在繼續轟擊這一地區,隆美爾走到已被攻占的掩體之間,像一位前線步兵一樣匍匐前進。盡管隆美爾增加了援軍,但雙方一直僵持不下。5月4日,為了擴大戰線,“非洲軍團”付出了這次戰鬥開始以來最慘重的一次傷亡——1200多人陣亡、受傷或失蹤。保盧斯命令隆美爾停止進攻。事實上,他被傷亡的慘重和戰鬥的艱苦嚇倒了,他在回柏林前,堅決要求隆美爾保持防守,直到供應短缺的問題得到緩解。
5月15日黎明時分,英國派出了55輛坦克和步兵大隊參加進攻。意軍很巧妙地一邊打一邊從哈爾法牙關撤退,英軍坦克一直深入到利比亞境內10多公裏的西迪阿則茲,但在那裏,他們遇到了頑強的抵抗。意大利軍隊終於勇敢地戰鬥了一次。
第二天上午,德國人掌握了戰鬥的主動權。由隆美爾派過來支援的第8裝甲團第1營和一個高射炮隊趕到了西迪阿則茲。隻剩下15輛坦克的赫爾夫馬上在索盧姆對敵軍的側翼發動了一次突然反攻。損失18輛坦克的英軍於5月16日下午向東南方向撤退到哈爾法牙關,這是戰鬥的尾聲了。代號為“英勇”的這場進攻戰持續不到兩天,英國人損失慘重,最後隻是重新奪回了哈爾法牙關,而這個要塞他們將不會堅守得太久。
如果隆美爾允許他的對手占據哈爾法牙關高地,那他的部隊在托布魯克外圍將很容易遭到尾部進攻。同樣重要的是,哈爾法牙關高地高達152米的懸崖把埃及的沿海平原和利比亞的沙漠高原分隔開來,它是裝甲車朝東西兩個方向進攻的主要通道。
所以,5月26日晚上,隆美爾再次派遣漢斯·克拉默上校的第8裝甲團及其支援力量從西南方向攻打關隘,同時讓第104步兵團的一個營從東北方向發動正麵進攻。步兵們衝上蛇形道路,與防守者展開了徒手搏鬥。幾個小時後,他們到達了關隘的頂部,與相反方向開過來的裝甲兵會合。
這一天是5月27日,是埃爾文·隆美爾第一次看見浩瀚的北非沙漠後的第15周。在這段時間裏,他的“非洲軍團”挽救了德國的意大利盟軍並向東推進了1600多公裏。現在,已經重新奪回哈爾法牙關的德國人站在了通往埃及心髒地帶的門戶上。
§§第三章 沙漠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