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婦是古一個出名的打虎英雄,他勇猛頑強,常置猛虎於死地,遠近許多人都很佩服他,名氣也很大。
在當時,東甌這個地方的人有這麼一個特殊的發音習慣,就是“火”與“虎”音不分,常常將“火”音發成“虎”音,也將“虎”音發成“火”音。因為東甌國裏一直沒有製陶業,他們也不會燒製土磚和屋瓦,所以,蓋房子就完全用茅草和木頭搭起。遇上風天,空氣再幹燥,就特別容易發生火災。而且,房屋一幢連一幢,風助火勢,常常是大火一起,就很難撲滅,造成損失也十分嚴重。火災,可以說是東甌人生活中最大的威脅。人們談火色變,到處都談論著火的危害。
有一天,東甌國來了一個居住在沿海地的商人。他來到後,聽到人們紛紛議論火,由於他不了解這裏的語言習慣,聽到東甌人說“虎”很厲害,就以為是猛虎的危害。他想,既然猛虎侵害百姓,應該除掉才對,於是,他就自告奮勇要求晉見東甌國的國君,國君一聽有人晉見他是為了“火”的事,就立即召見了他。他對國君說:“我去晉國的時候,知道那裏有一個叫馮婦的勇士,是滅虎的英雄。可以把他請來,就能消除你們國家的‘虎災’了。”國君正為火災連綿不斷地出現而大傷腦筋,一聽有“滅火”的英雄,喜從心來,什麼都沒說,就請商人擔任使者,攜帶十乘車、兩對玉、十匹織花錦緞,去晉國聘請打虎英雄馮婦。
馮婦一聽有人請他,又聽說東甌國虎災深重,便不假思索答應來東甌國打虎。到達東甌國的時候,東甌國君親自乘車出城歡迎,像迎接國君一樣迎接馮婦,還把自己專車上的左邊座位空出來,讓馮婦乘坐。馮婦覺得很奇怪,但也沒推辭,心安理得地享受高規格的接待。一時間,馮婦成為東甌國裏最受歡迎,最尊貴的客人。
就在馮婦來到的第二天,東甌國又發生了一起火災。大火衝天,人們沒有像往次那樣驚恐,因為,他們認為來了“滅火”英雄,這火燒不多長時間。他們隻是跑來告訴馮婦;“不好了,火來了、火來了。”因為“火”“虎”不分,馮婦分明聽到的是“虎來了”,“虎來了”。馮婦心想,我剛到,虎就敢來,正好是給我大顯身手的機會。他捋起袖子,跟著來報信的人大步跑出門外。“虎在哪?”他四處張望,尋找猛虎。
大火越燒越旺,人們看見馮婦來了,滿懷希望,但見馮婦還在四處打量,便以為他是在做準備。過了一會兒,大火更旺,已經快燒到皇宮後院。人們開始驚慌失措,大叫“火!”“火!”。馮婦好生納悶,哪有什麼“虎”,這不是“火”嗎?東甌人見馮婦站著沒動,以為馮婦需要他們的幫助,就不由分說簇擁著他,一起把他推進熊熊的烈火之中。這時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以為馮婦一會兒就會把火滅掉,可左等右等,火越來越大。他們奇怪為什麼這打“火”英雄這次不靈了。
這場大火使東甌國蒙受了嚴重的損失。國君大怒,召來商人,商人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因為“火”“虎”不分,釀成這等大錯。因他道聽途說,又不做調查研究,並把無辜的馮婦也置於死地。因此,東甌國君判這個商人有罪,下了大獄。最倒黴的還算馮婦,至死也不明白是“虎”、“火”不分害了他。
簡 評
處理問題必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下結論更不能慌慌張張,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隻知表,不知裏,粗心大意,必然釀成大錯。正確的理論指導正確的行動,錯誤的知識必然引來錯誤的實踐,道理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