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有一個讀書人,酷愛古董,一旦遇上古董,即使價錢昂貴,也都會設法買到手。

有一天,一個人帶一張破席走上門來,說:“我給你送古董來了,我這張席子你可不要小看,從前魯哀公命孔子就坐問政,孔子當時所坐的就是這張席子!”

讀書人看看破席子,高興極了,認為這是很有價值的古物,就拿出城外的田地來換這張席子。

過了一些時候,又有一人拿了一根古杖來賣,說:“這是周太王避開狄人去豳城時所拄的那支拐杖呀!比孔子的坐席要早好幾百年。你用什麼來跟我交換呢?”讀書人把全部家產都給了他。

接著又有人拿一隻古碗來,說:“席子和手杖皆不算古老,這隻碗是夏桀製成的,商朝又遠於周朝了吧!”秦氏認為這隻碗更加古老久遠了,於是把住房騰出來給了那人。

讀書人三件古董已經到手,但是田地資產蕩盡,穿的、吃的都無法應付了。然而其好古之心不變,始終不忍舍棄這三件古董。於是身披哀公席,手拄太王杖,端著夏桀造的碗,行乞於街頭。嘴裏念念哀告:“衣食父母們,如有周太公九府錢請給一文吧!”

簡評

明代文壇上複古之風盛行,人民厚古薄今,一味的模仿古人,嚴重的扼殺了文學創作的時代氣息和創新精神。借以諷刺那些盲目好古又沒什麼眼光的人。凡事過猶不及,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遠離現實,這位好古之人的境遇,應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