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我說說,她們都長啥模樣?

我說說你也認不出來啊。何大萍抬頭向人群望望,突然,眼前一亮,她看到那個中年婦女是買她的衣服了,那衣服還在胳肢窩裏夾住呢。胖大嫂也發現了,急忙撥開人流,向那女人衝去。那女人沒等胖大嫂開口,便理直氣壯地說,你們大家看看,哪有這樣不講理的?賣出去的貨就像潑出去的水,哪有再補錢的道理?說著,扭頭擠出人群走了。胖大嫂不罷休,拉著女兒在大街上吆喝起來,老天爺,姑奶奶,祖奶奶,你不是讓我賠幹嘛。我天不亮就出去等車,快晌午了才到市場,背著大包小包,在市場買衣服,累死累活,渴了喝口水,餓了肯幹饃,我容易嘛……

胖大嫂哭鬧著折騰了好大一陣子,不但人家沒有補她一分錢,反而這無領衫的事被當作笑話傳開了。

按道理說,胖大嫂應該吃一虧長一智,以後去進貨的時候就不會再讓何大萍看店了,可事實上,她讓女兒看店的次數更多了。每到星期天,胖大嫂離開店去進貨,不但那幫女人蜂擁而入,而且還有趕集的男男女女都喜歡光顧這個店,往往這一天,她店裏的衣服銷量最大,哪個店裏也比不上她這個店裏生意紅火。

有些人平時就相中了自己喜歡的衣服,故意趁胖大嫂不在,來和何大萍討價還價,把價“殺”下來。所以每次胖大嫂回來,店裏總是傳出一陣埋怨聲,周圍賣衣服的同行,心裏也特別開心。

其實,胖大嫂是故意這麼做的,因為她和周圍賣衣服的店主關係都不錯,她們都是死扣價格,並且也和她商定好統一賣價,壟斷市場。如果同樣的衣服,不賣同樣的價格,就會遭到同行們的嫉妒、排擠、孤立。這一計是何大萍為母親想出來的,這樣既把衣服賣出去了,掙了錢,又保持了和同行們的正常關係。

可她們哪裏知道,到了晚上,胖大嫂和何大萍關起店門,在“嘩嘩嘩”數錢的時候,胖大嫂的眼睛就笑得眯成了縫。何大萍衝母親說,你呀,應該去當演員,演戲演的太像了。

胖大嫂一撇嘴,你啥意思?

啥意思?就說那無領衫吧,你進價一件才多少錢?15塊錢,我賣30塊,還不行呀!

胖大嫂“嘿嘿嘿”直笑,這不都是你給我出的主意嘛,我不作這廣告宣傳,哪來裏這錢?

這倒好,你讓人家都知道我是弱智。

胖大嫂仍然嘿嘿嘿地笑著說,那些買衣服的人,才的真正的弱智哩。

何大萍說如果照這樣經營下去,咱家的日子就會好起來。

有一年半載的,咱就不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