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平時的生活中隻要注重一些細微之處,天長日久,自然會形成你個人的風格,那麼你個人的品位也會相繼形成。但是在注重這些細節時,還要注意不要追求品位不成,反而顯得媚俗。因為高品位與媚俗之間,隻隔一層薄紙,扮出品位和性感,常常隻差畫龍點睛之術。如果分不清性感和媚俗之間的差異,在梳妝打扮上花再多的心思和金錢,都是徒勞無用的,甚至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讀書可以讓女人永遠美麗,40幾歲的女人要多讀書,讓書籍滋養自己的心靈。有人說:“書,是女人最好的飾品。”因此,無論有多少個理由,作為一個40幾歲的女人,一個期待精彩人生的女人,書是一定要看的,而且是看得越多越好。因為書會使你從骨子裏提升品位,教你如何做一個知識女人。
從《京華煙雲》到《青花》,溫婉的趙雅芝一直光彩照人地美麗著,有誰想到她生於1954年,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呢?歲月流逝,氣韻猶存,那份婉約的書卷氣,令人怦然心動,仿佛她真是那西湖岸邊的白娘子,可以演繹不老的美麗。
在娛樂圈裏說到知性美,無疑要提到劉若英。她不僅是歌手,亦是創作人,她作曲、寫歌,還嚐試文字創作。她雖沒有非常漂亮的臉蛋,卻像她的綽號“奶茶”一樣,美得含蓄而不容忽視。
注重內在知識的豐富、智慧的修養對40幾歲的女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你每天多讀一點書,你的心靈便會多得到一點滋潤。紅顏易逝,但智慧可以永存。
書籍是人類的精神財富,更是女人的最佳美容品。讀書帶給女人思考;讀書帶給女人智慧;讀書會使女人空蕩蕩的漂亮大眼睛變得層次豐富、色彩繽紛;讀書教會女人在笑的時候笑,在憂傷的時候憂傷;讀書還使女人明白自身的價值、家庭的含義,明白女人真正的美麗在哪裏。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精邃,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培根在《隨筆錄·論讀書》中寫出了讀書的益處。晚清民初著名學者王國維曾借用三句宋詞概括了治學的三種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由此可見,讀書學習隻有甘於寂寞,不怕孤獨,日積月累,持之以恒,才能到達“燈火闌珊”的境界。
喜歡讀書的女人內心是一幅內涵豐富的畫,文字可以書寫性情、陶冶情操。喜歡讀書的女人常常是有修養、有素質的女人。一個女人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她豐富的內心世界,從而表露出來的優雅氣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歲月的流逝可以帶走姣好的容顏,卻無法帶走女人越來越美麗和優雅的心靈。書籍,是女人永不過時的生命保鮮劑。
世界有十分美麗,但如果沒有女人,將失掉七分色彩;女人有十分美麗,但如果遠離書籍,將失掉七分內蘊。讀書的女人是美麗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書一本一本被女人讀下肚的時候,書中的內容便化成了營養從身體裏麵滋潤著女人,由此女人的麵貌開始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那光彩優雅而絕不顯山露水,那光彩經得起時間的衝刷,經得起歲月的腐蝕,更加經得起人們一次次的細讀。
書是女人永恒的情人,他不棄不離,始終如一,永遠都在奉獻,從不索取回報。書還是女人保持個人魅力的法寶,讓皺紋遲到,讓青春不老,是每一個女人心中的夢想。讓女人青春不老的法則就是:多讀書,讓自己的心態年輕起來。一個與時代同步的女人,一定會是一個喜歡讀書的女人,書會讓她從內而外都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讀書的女人是美麗的女人,美得是那麼的別致,即使不施脂粉也是優雅得體、氣度不凡;讀書的女人是成熟的女人,追求物質上簡單生活,靈魂中卻有繁雜的要求。這樣的女人身上蘊藏著極大的能量,因為她知道什麼可以放棄,什麼必須堅守。隻有成熟的女人,才會生成自己獨具的內在氣質和修養,才會有自信,才會有歲月遮蓋不住的美麗。這是從內到外統一和諧之美麗,是歲月無可奈何之美麗。
對於讀書可以豐富一個人的內涵,改變一個人氣質的功效,40幾歲的女人一般都不會懷疑,問題是,對於自己來說,讀書應當從何處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