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民辦高校黨委要抓好創建學習型教職工隊伍(2 / 3)

信息能力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當今世界,發展信息技術、信息產業,實現信息化,已經成為各國參與世界範圍的經濟、政治、軍事、科技競爭,進行綜合國力較量的焦點。人們對其重要性的認識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有人斷言,21世紀裏不掌握計算機技能的人,就是新的“文盲”。計算機、英語、駕駛技術已成為現代社會求職者起碼必備的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辦公自動化、信息電腦化已相當普及,信息傳媒依托計算機網絡等手段,快捷、方便、經濟。尤其是計算機的使用,足不出戶,“鼠標”一點,國際、國內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信息一覽無餘,隨心所欲。綜上所述,參與世界經濟和市場的競爭都離不開知識化的勞動者,勞動者隻有不斷更新知識,終身學習和“充電”,才能和知識經濟的社會同步。

所以,建立學習型的教職工隊伍,既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迫切需要,也是工人階級在新形勢下適應社會發展和自身生存的需要。

二、中央對建立學習型職工隊伍提出了明確要求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生產力最基本、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國民素質的提高,智力資源的開發,人力資本的積累,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人類的創新能力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據有關資料披露,近30年來,人們創造的科學技術成果的數量,超過了過去2000年的總和。人類的科學技術知識量,19世紀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紀中葉每10年增加1倍,目前是3-5年增加1倍。由此可見科學技術發展速度的驚人。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社會生產與社會生活的基礎已是技術創新和相應的社會(組織、製度、管理)創新。人們也深深地認識到,任何創新的停頓都會帶來發展的停滯和危機的積累、集中。落後就被淘汰,落後就要挨打。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國際競爭、科技競爭、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一切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和知識的競爭,取決於創新能力的高知識結構人才。發展的優勢蘊藏於擁有知識和科技人才之中。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日益向擁有高科技和高素質人才的國家和地區聚集。從一定意義上說,誰掌握了麵向21世紀的科學技術知識,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現代社會的發展,各國都對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人力資源開發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創造力的開發,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比較落後的基礎上起步,要在較短時間內達到經濟發達國家經過幾百年曆程達到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後來居上,更要集中力量,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同時要加強對在職職工的新知識新技術培訓。21世紀中國需要高素質的創新人才,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推進社會全麵進步的重要保證。

江澤民同誌十分重視大力提高勞動者素質對實現我國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他說,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發揮我國巨大人力資源的優勢,關係到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大局。從當代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基本趨勢看,對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全麵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是實現我國生產力跨越式發展必須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不斷提高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群眾以及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創造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始終是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必須履行的第一要務。

十六大報告指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曆史性任務。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意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