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師愛的含義(1 / 1)

“師愛”的含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今日德育報刊登了江蘇徐洪進老師的華章《師愛的含義》,我反複閱讀了好幾遍,與我過去對“師愛”含義支離破碎的解釋相對照,又與紅衛學校、城鎮中學、眾成中學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們的事跡相聯係,印證了徐老師提出的“師愛”應包含四個方麵的內容,即傾聽、付出、尊重、寬容,是極為恰當的。

這一釋難,使我突然輕鬆起來。為了備忘,將《師愛的含義》一文重點部分摘抄於下。

一、傾聽:傾聽能夠讓教師在最短的時間內,更全麵地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身體狀況、情感波動乃至人生觀、世界觀的價值取向,能夠獲取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對工作的建議,更重要的是傳達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以及無限的期待,給予學生無盡的信心與勇氣,讓學生也學會尊重和欣賞他人。傾聽,首先要營造平等和諧的氛圍,要俯下身子,成為學生的真正朋友,這樣學生才會向你敞開心靈的大門,才會暢所欲言。

二、付出:教育就是一種付出,一種將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奉獻的付出。這種愛,“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情感投資’”(李鎮西語),而是一種樸實無華的慈母之愛,真誠平等的朋友之愛,這種愛又是及時的、全麵的、科學的、麵向全體學生的,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並用這些愛去排擠學生心靈上的雜草!這種愛的付出,應該是連綿不斷地如涓涓溪流,終年流淌於平凡的瑣事當中:課堂上的一個眼神,一聲讚語;病房裏的一句問候,一次補課;課間的一番閑聊,一場遊戲;假日的一份牽掛,一趟遠足……

三、尊重:一個常體驗到尊嚴的人,總是對自己更有信心,辦事更有能力、更有效率。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他們的人格。這種尊重應該包含著真誠與信賴,寬容與激勵,平等與友愛。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包括他們的興趣、選擇、意見等。教師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切隻能是引導、啟發,切不可越俎代皰,任何事情,終需學生的獨立思考、實踐應用,方可以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再次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不但要給以成功者、佼佼者以尊重,表達自己的敬佩、讚美之情,更要給予失敗者、落後者以尊重,捎去自己的寬慰與鼓勵!

四、寬容:寬容會讓人心胸開闊,氣度恢弘,心智不再閉鎖,頭腦不再固執,思想不再僵化,眼界不再狹隘。寬容的教師,會“不責學生之小過,不揭學生之隱私,不念學生之舊錯。”麵對學生的過錯不會輕易地給予處罰,而是從學生的角度去冷靜思考,是什麼促使他犯這樣的過錯,並相信他會通過自身的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因為犯錯後的學生更需要別人的理解與同情、信任與幫助。此時的寬容,更是一種把責任交給了學生,讓他學會通過內在的思想鬥爭,進行自我教育,加強自我約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過程。寬容,不僅是對錯誤的寬容,更表現為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寬容,對學生特殊行為的寬容,給學生充分表達自我的機會和空間。

2003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