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赫魯曉夫去參觀抽象派畫展,看著看著,這位容易激動的赫大人居然破口大罵:“這算什麼畫!一頭驢子用它的尾巴比這畫得都好。”負責這個展覽的恩斯特卻不諳世故,竟敢當麵頂撞:“你不是藝術評論家,也不懂美學,你對美術作品一竅不通。”赫魯曉夫聽了這無禮的頂撞,很幽默地說出了當時傳誦一時的名言:“當我是一名礦工時,我不懂;當我是黨的一名低級官員時,我不懂;但今天我是黨的領袖,因此我現在當然懂,不是嗎?”彼此爭吵完後,赫魯曉夫親切地對恩斯特說:“你是個很有趣的人,我很喜歡你這種人。”若幹年後,按照赫魯曉夫生前的遺願,由恩斯特為他刻寫了墓碑。赫魯曉夫在對待恩斯特這件事情上,體現了一種寬容。
林肯在競選總統期間,芝加哥人茅譚曾頻頻發出尖刻的批評。林肯當選之後,進行盛大宴會,當他看見茅譚站在走道裏,雖然茅譚曾大聲辱罵過他,但林肯還是很有風度地說:“你不該站在那兒,你應該過來和我站在一起。”當時,每個在宴會上的人都親眼目睹了林肯賦予茅譚的榮耀,也因此,茅譚日後成了林肯最忠誠、最熱忱的支持者。
閱讀完了這兩則故事,我想起曾在學校被師生傳為美談的一件事來。
一天下午活動時間,1班與4班的籃球隊員們在球場上激烈地進行著最後一場爭奪冠軍的比賽。場上隊員們英姿颯爽,奮力拚搏;場外觀戰的學友們精神振奮,興高采烈。由於裁判郭老師一時的懵懂,本來應該1班前鋒發的球,而裁判給4班後衛發球。這明顯的判斷錯誤引起場上場下一陣混亂,而4班後衛站在那裏抱著球也不敢發球。然而,郭老師若無其事的樣子,又一次哨聲指揮讓4班後衛發球。這個時候,計分牌上1班與4班的比分為28:27.巧的是4班後衛發球後,隊員們迅速傳遞,當4班左前鋒舉球一個跳躍動作,球剛剛落網的一刹那,比賽時間到,4班摘取了冠軍。
1班班主任自始至終都在球場。他聽到兄弟班的學生說裁判不公道,他看到1班學生怒氣滿腹,更看到隊員們不服氣的神態。他想一定要把不應該出現的不愉快的情緒、不愉快的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於是他便請班長緊急集合1班全體同學。他十分高興地說:“其實咱們班與4班的實力差不多,都可視為冠軍。我認為還是讓4班當冠軍好,咱們心裏就會踏實。如果不是郭老師裁錯,假設咱們班再進一個球,也僅僅比4班多3分,3分之差的冠軍,你們心裏好受嗎?你們願意要3分之差的冠軍嗎?”
接著他又心平氣和地說:“希望同學們不要埋怨郭老師,誰都有一時懵懂的時候,要不是郭老師懵懂住了,他不會不糾正錯誤的。你們可知道郭老師在校內校外都是享有盛譽的裁判員?”
第二天,當郭老師向1班學生道歉時,班長代表同學們說:“郭老師,我們還沒有感謝你呢,你為活躍學生文藝體育生活,一周多來辛苦的連嗓子都喊啞了,臉上都曬得起皮了,你要多喝點水,要注意身體啊!”
1班班主任和同學們寬容他人的品質和精神讓郭老師非常感動。
在後來的許多日子裏,郭老師逢人便讚揚1班班主任和1班學生們寬容別人的高尚品質,繼而便在全校師生中傳為美談。
我想:寬容應該是一種胸懷,一種氣質,一種美德,一種精神;寬容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的高尚行為;寬容不僅為別人也是為自己開辟了條條金光大道;寬容給別人留下一寸餘地,你自己得到的會是一片藍天。
讓我們學會寬容吧!
2002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