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高血壓的日常保健2
二、高血壓患者的養生保健
高血壓綜合調養的意義和方法
高血壓屬慢性疾病,多數病人需長期、終生治療。采用藥物控製高血壓,盡管能產生持續、可靠的降壓作用,並減輕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但藥物治療隻是高血壓防治措施之一,並且常因藥物的副作用以及長期服藥的經濟負擔而使許多患者不能堅持從而導致治療失敗。研究表明,非藥物的綜合調養措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控製高血壓方法,並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和推薦。這些措施包括減輕體重、限鹽、運動、限製飲酒、鬆弛療法等等,已被列為控製高血壓的基礎療法。
目前,原發性高血壓病因與發病機製不明。我們隻了解其發病的危險性除遺傳外,與鈉鹽攝入過多、肥胖、久坐少運動、心理應激以及飲酒等因素有關,而這些危險因素與人們的社會行為和生活方式有關。如鈉鹽攝入過多與飲食習慣有關;肥胖由不合理膳食及身體缺乏運動引起;心理應激與社會及心理環境不良有關;酗酒屬不良的生活行為等。因此,原則上講人類這些與高血壓有關的不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是可以改變或控製的。1995年世界高血壓聯盟的《維多利亞宣言》鄭重提出: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及心理健康為人類心髒健康的“四大基石”,再次將非藥物措施列為預防與控製高血壓等心血管病的基礎。
高血壓綜合調養的意義
作為高血壓的一級預防,國內外經驗證明:在人群中開展有效的一級預防是從根本上扼製高血壓對人類健康危害的一項戰略措施。一級預防是針對人群中存在的高血壓易患因素進行防治。通過早期開展非藥物措施幹預,減少或消除個體及人群的危險因素,降低高血壓的患病率。在成人及少年兒童的高血壓一級預防措施研究中,均證實了非藥物措施的顯著效果。
(1)控製輕型高血壓:輕型高血壓(收縮壓140~159毫米汞柱,舒張壓90~99毫米汞柱)占高血壓2/3以上,亦即高血壓人群中絕大多數屬輕型高血壓。Framinham的研究指出,輕型高血壓也有發生心腦血管病的危險,且治療肯定有效。由於長期藥物治療的不良副反應、醫療費用和較低的依從性,使人們對藥物治療輕型高血壓產生爭議。因而,單純非藥物治療措施控製輕型高血壓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迄今,有多項研究證明非藥物措施治療輕型高血壓有效,已被列為其主要治療手段。目前,無論是《我國人群高血壓檢出和防治方案建議》還是《WHO/ISH輕型高血壓處理準則》都將非藥物措施列為輕型高血壓前3~6個月的首選或基礎治療。
(2)作為中、重度高血壓的輔助治療:目前,國內外學者都主張對中、重度高血壓在積極、有效的藥物治療同時,堅持配合非藥物措施。它可減少降壓藥的劑量和服藥次數,明顯增強降壓效果,有利於高血壓的控製(特別是頑固性高血壓),間接減輕降壓藥的副作用,也是某些高血壓治療過程中,藥物減量或停藥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對大多數中重度高血壓患者有效。
(3)預防或減少心血管並發症:高血壓既是一種疾病,又是一種危險因素。多數高血壓病人最終將導致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和並發脂質、糖代謝紊亂及胰島素抵抗等。高血壓病人在降壓治療同時,積極地、及早地針對易患因素進行非藥物措施幹預,可預防、減輕、延緩靶器官損害和並發症的發生。
盡管抗高血壓藥物的研製及臨床應用近年來發展迅猛,出現了多種新的門類和品種的降壓藥,但非藥物措施仍為一種不容忽視和不可替代的治療措施。它具有減輕症狀、降低血壓、減少用藥、穩定療效和改善預後等作用,且有方便易行。經濟安全、無毒副作用的特點。無論是針對高血壓個體,還是普通人群均適宜,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業已證明,幾種非藥物措施都能不同程度地預防或控製高血壓,如兩種或兩種以上措施聯合使用,比如減重與限鹽,運動與限製飲酒等,可產生協同作用,增強療效。此外,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措施相結合也引起人們的重視。研究發現,減輕體重、增加鉀鈣和限製鈉鹽攝入,能在小劑量使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控製血壓。與單獨調整生活方式或單獨藥物治療比較,藥物治療結合非藥物措施不僅能降低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還能更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方麵的危險。
輕症高血壓患者的自我保健
據統計,輕症高血壓人數占高血壓病症總人數的70%。對於輕症高血壓,醫療上傳統的對策是采用藥物降壓控製,盡管在控製血壓升高方麵起到較好的作用,但隨之而來的藥物不良反應也十分常見。由於患者的個體差異,一般情況下很難掌握好合適的藥物劑量。另外,單一品種藥物長期大量應用,還可對肝、腎等重要器官造成某些損害。鑒於此,國內外一些醫學家新近研究認為,一般輕症高血壓不必要服藥,而應采取放鬆、按摩、運動等自然保健措施。
1放鬆
美國應激專家認為,使病人產生放鬆反應是對輕症高血壓有效的治療方法。專家們在一項研究中,先教100名患者學會如何使自己放鬆,然後讓病人堅持每天兩次放鬆活動,每次30分鍾,結果20名患者雖停服藥物,另80名患者減少藥量,血壓仍繼續下降,大多數患者血壓都維持在正常水平。研究結果證明,輕症高血壓病人要學會更好地控製和表達自己的感情,注意改變自己的呼吸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不急躁,不憂鬱,不輕易過分激動,保持規律的生活以及鬆弛的精神狀態,調節好情緒,可使血壓趨於穩定。這與我國古代醫家所倡導推崇的調神靜養異曲同工。
放鬆療法的具體條件是:安靜的環境,舒適的姿勢,每次呼氣時重複一個單詞或短語,排除雜念。具體方法是:仰臥床上,先用口微微呼氣,同時默念“鬆”字,並逐步通過神經反饋使頭、胸、背及內髒、關節、四肢放鬆。每次30分鍾,每日2次。若能結合堅持半小時慢步、快走、騎自行車等,則效果更好。
2按摩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手法按摩不僅能對局部起作用,而且能對全身各個組織和髒器起調整作用。對輕症高血壓病人實施按摩療法,可刺激神經感受器,在中樞神經係統的調節下,使血壓趨於正常。其具體方法:
(1)閉目靜坐,雙手扶膝,舌抵上齶,兩唇稍分,呼吸均勻,持續5~10分鍾。
(2)兩拇指分別按揉雙攢竹穴,有明目作用,可使高血壓病人眼花目糊症狀得以緩解。
(3)兩中指按揉百會穴(在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兩拇指分別按揉兩率穀穴(將耳朵向前折起,耳尖直上兩橫指處)。可平肝降火,使頭部不適症狀得以減輕。
(4)兩手指微微分開,置於前發際處,再慢慢向後發際移動,如梳頭發一樣,同時在風池穴(在枕骨之下兩側)作環狀揉動,可使頭腦清醒。
(5)頭微向左傾,右大魚際置於左耳後主骨斜向前下方,動脈搏動處作自上而下的揉動,然後同法再揉對側。
(6)兩肘部、兩手手指微屈,掌心向下,兩上肢慢慢提至與眉平,同時深吸氣,兩上肢慢慢放下至與臍平,同時深呼氣,可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
上述按摩療法簡便易行,不受時間、場地限製。不過在施行按摩時須平心靜氣,呼吸勻暢。
3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