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醫藥調節免疫係統2(1 / 2)

第五章醫藥調節免疫係統2

二、醫藥提高免疫力的主要種類與方法

1預防接種法提高免疫力

保護易感人群的最主要措施是提高人的特異性免疫力,而對人體預防接種是提高特異性免疫力的主要方法。預防接種又叫人工免疫,是將各種人工製成的疫苗用人工方法接種到人體,使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從而抵禦各種病原本的侵襲。

預防接種的種類

分為人工自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兩類。

人工自動免疫

將無毒性的病原體或類毒素製成的疫苗接種到人體內,使其刺激人體自動地產生保護性抗體,以抵禦病原體的侵襲。例如,給人體接種乙腦疫苗就是為了刺激人體產生乙腦病毒抗體,從而抵禦乙腦病毒的侵襲。

人工被動免疫

將製好的保護性抗體(即含抗體的血清或抗毒素)注射到人體內,使人體迅速獲得特異性免疫力。由於這樣的抗體不是本人自動產生的,而是被動得到的,故稱為“被動免疫”。如給人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丙種球蛋白等都屬於人工被動免疫。

預防接種的方法

皮膚劃痕法

在上臂外側中部劃痕接種。

皮下注射法

將疫苗接種到上臂外側的皮下。如接種乙腦疫苗、麻疹疫苗等均用皮下注射法,這是最常用的接種方法。

肌肉注射法

將丙種球蛋白、抗毒素等製劑進行臀部肌肉注射的方法。

口服法

口服法簡便易行,易於接受和推廣。最常見的口服疫苗是小兒麻痹糖丸活疫苗。

預防接種的注意事項

1、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製定接種計劃,明確接種對象與人數,準備用品器材。

2、嚴格按規定執行,實行一人一針一管,防止交叉感染。

3、接種一般應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前1~2月內進行。同一時期盡量不要接種兩種以上的疫苗,以免互相產生幹擾作用,影響免疫效果。

4、有下列疾病時不宜進行預防接種:發熱及患急性傳染病時,嚴重的心血管、肝髒、腎髒疾病,活動性肺結核、糖尿病、甲亢以及婦女月經期、妊娠期和哺乳期。

預防接種的反應和防治

預防接種所用的免疫製劑是一種異體蛋白質,注射給人體後可使人體產生一定的反應,其中包括過敏反應以及局部的紅、腫、熱、痛等反應。

局部反應

接種後24小時內紅腫直徑小於25cm為弱反應,25-50cm為中反應,大於5cm為強反應。附近淋巴結可有腫大壓痛,一般無須處理,適當休息後可恢複。

全身反應

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惡心、食欲減退等,一般1~2天即可消失。體溫低於375攝氏度為強反應。當反應嚴重,體溫高達39~40攝氏度以上時,應進行對症處理。

異常反應

主要為暈厥和過敏性休克,一般少見。暈厥多在空腹、疲勞、精神緊張狀態下接種時易發生。一旦出現暈厥,應立即讓病人處於平臥位,保持安靜,喂給糖水或溫開水,同時可針刺人中、十宣等穴位,一般不需用藥。如發生過敏性休克,應立即皮下或靜脈注射1:1000腎上腺素05~10ml。

觀察接種反應

接種活疫苗後,因疫苗中的細菌或病毒需在體內生長、繁殖,才能刺激免疫係統產生免疫力。所以,局部和全身有一定的反應。比如,皮內接種卡介苗以後,2-3天後接種的部位皮膚略有紅腫,但很快消失,屬於非特異性反應。二周左右,局部產生紅腫的丘疹,浸潤硬塊,有時會發生硬塊軟化,變成白色小膿皰,以後自行破潰形成淺表潰瘍,直徑一般不超過05厘米,有少量膿液,然後結痂,痂皮脫落留有輕微疤痕。前後時間約為2-3個月左右。如果出現這種反應過程,說明接種成功,有效果。如果接種後無任何反應,說明接種失敗。

皮膚試驗

打了防疫針後,由於體內產生了免疫力,可以中和細菌產生的毒素,故注射少量毒素在皮膚以內,可不發生任何反應。如果沒有產生特異性免疫力,注射少量毒素即會發生紅腫現象。比如,錫克氏試驗就可了解接種白喉類毒素後,有沒有預防白喉的能力。錫克氏試驗陰性,說明接種成功。

2服用中草藥法提高免疫力

在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方麵,枸杞子、淫羊藿、杜仲、黃精、黨參、刺五加、人參、冬蟲夏草等補益藥,黃苓、黃連、山豆根、金銀花、板藍根、白毛夏枯草、蒲公英、牛黃等清熱解毒藥,當歸等活血藥,都有增強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吞噬能力的作用。清熱解毒藥白花蛇舌草能增強網狀內皮係統的吞噬功能。

在增強特異性免疫功能方麵,首烏、枸杞子、菟絲子、鹿茸、淫羊藿、黃精、人參等補益藥,能增強細胞免疫功能。鹿茸、人參、淫羊藿、刺五加等補益藥,白花蛇舌草、黃柏、銀花等清熱解毒藥,丹皮等活血藥,都能增強體液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