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門世家靠的是祖上的積累,商賈則是靠南北流通生意了。
大元曆代帝王,雖然沒有抑製商路,但也沒有多支持。更何況還有句“士農工商”壓在頭上,商賈地位最低下。
但宏德帝登基之後,皇後娘娘諫言廣開商路,不但同草原互市,就是藍玉國也成了商賈的淘金之地。
如今大元市場極其活躍,草原的奶製品,肉幹,毛皮,羊毛毯,藍玉的人參,藥材,特色毛皮,礦場,幾乎都在大元流通廣泛。
當然,大元的茶葉,瓷器,綢緞,各色特產,也在藍玉和草原隨處可見。
而這些背後,足可見到商賈的活動頻繁,帶來的利潤也是豐厚之極。
也就是說,大元的商賈們最該感激的人就是皇後娘娘了。
到底有人還不缺良心這東西,站起身仗義直言道,“陳管事說的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旁人還罷了,我們做生意確實沒少得皇後娘娘的恩惠。這個時候,別人能質疑皇後娘娘,我們卻是絕對不成。若是有證據,我們閉嘴不說話,就是念了娘娘的恩情,也全了貢梨。但如今隻憑一個吊死的老祭酒,一封信,就說娘娘如何不好,這太可笑了。”
“是啊,我也不認為娘娘是禍國殃民的人。若是娘娘這般不好,皇上英明神武,又怎麼會寵愛娘娘?”
“這話有道理。”
“就是,誰也不是傻子,怎麼就憑人家幾句話,就定了一國皇後的罪。”
“就是,娘娘可沒攔著皇上納妃,是皇上愛重娘娘,不肯納妃,怎麼能怪到娘娘頭上。”
一時間,整個酒樓裏的風向急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皇後鳴不平。但也有人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依舊也有人堅持要徹查皇後娘娘的底細。
兩方人吵的熱鬧,漸漸傳揚出去,居然惹得整個京都也分成了兩派,繼而又傳出京都…
整個大元,都因為一個吊死的祭酒陷入了一場辯駁質疑。
遠離京都不到一百裏的山路上,一輛馬車正晃悠悠往京都走著。說是趕路,其實同賞景遊街差不多。
趕車的老馬蹄下散漫,趕車的少年手裏的鞭子也不舍得往老馬身上揮打,看那少年的眉眼,很有幾分機靈模樣,正是當初陸謙身邊的小廝狗子。
陸謙自從被點了探花郎,之後就自請出京曆練。先是做了三年的知縣,然後又任觀風使,幾乎走遍了大元各州府縣鎮。說起來,倒是同當初李林的那個差事很相似。
一來,當初他同當今皇上最先相識,巧合之下引了他去自家養傷,這才有了後續那麼多的故事。二來,他是小米的兄長,忠心自然無人能比。
於是,觀風使這種類似於密探,可隨時上奏折彈劾二品以下所有官員,五品以下更是有直接免職的職權。
如今,又是三年過去,陸謙惦記家裏人,差事也基本完成,於是也沒上個奏折,就悄悄趕了回來。
狗子手搭涼棚,往遠處望望,回身衝著車廂裏抱怨,“老爺,您不是心急回家嗎,怎麼又不肯走快?一個月的路程,走了快一個半月了!”
他的話音不等落地,車窗裏就伸出一本卷曲的書,挑起了窗簾,隨後陸謙那張俊秀斯文的臉孔就露了出來。
“京都就在那裏,著急什麼?”
“您坐在車裏當然不及,我可曬成了黑炭一樣。再這樣下去,我怎麼娶媳婦啊!”
狗子抱怨,免不得腦袋又被敲了一記。
陸謙笑罵,“你來我身邊的時候,就黑炭一樣,怎麼都怪我身上了。若是不累,就趕緊走,找個地方喝杯茶,尋個住處。明後日加加緊,就進京都了。”
“好咧!”聽得主子終於發了話,狗子也來了精神,鞭子一甩催促著老馬撒開了蹄子,居然也跑的飛快。
不到半個時辰,馬車就到了一個鎮子外。
路邊有對兒老夫婦擺了茶攤兒,小孫子光著屁股,穿著肚兜在門前玩耍兒,一隊商隊也是經過歇腳,忙的老夫婦沒有閑暇照顧小孫子。
狗子趕車手藝還真不錯,眼見孩子跌跌撞撞衝過來,就及時扯了韁繩。
陸謙跳下車,抱了孩子,眼見他肉嘟嘟的小臉,大眼睛眨巴著,想起妹妹家裏的孩子定然也是這般可愛,於是心底暖極,伸手把車裏剩下的半盒子點心就拿出來給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