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宮裏那一家子(六)(1 / 2)

早就盼得脖子長了的京都百姓,終於等到了他們想要的。而那些得了賞賜的人家,更是歡喜若狂。

京都最大的米鋪曹家,因為獻上了三千擔的米糧,得了皇上親手所書的“義”字,直接當日就尋匠人把這個字刻成了匾額,米鋪也從曹家米鋪,改成了“義字號”。

其餘幾家同行,後悔的捶胸頓足,若是他們多出些銀子得了賞賜,豈不是壓下曹家成為京都第一米鋪了。可惜,棋差一招,如今曹家可是徹底坐穩第一的位置了。

百姓多半愚昧盲從,先前曹家生意比他們也沒有好太多。可這幾日,但凡拎著米袋子的,幾乎都奔了曹家去。因為曹家高義,捐獻銀錢給南邊災民買冬衣,仗義之名連皇上都聽說了,這樣的好商家,百姓們如何會不信任,不支持?

其餘幾家得了賞賜的,有書香世家,也有功勳之後,更有京都外百裏遠的一戶鄉紳,幾乎是傾盡一半家財趕來捐獻,原因很簡單,他家中隻有一個二十歲的憨傻兒子,小時候爬樹摔下傷了腦子,隻相當於七歲孩子的智商。

這鄉紳不求別的,隻想得些賞賜,將來他不在人世,兒子也有些依仗傍身,不必被旁人欺負了,或者強搶家財。

小米著實多費了一番心思,才讓人把賞賜送去。一件明黃色的坎肩,外加一個大活人。

明黃色的坎肩,不必說,明擺著是給鄉紳的傻兒子護身的,這顏色代表皇家,隻要穿在身上,就沒有任何人敢欺負他半點兒。

而那個大活人則是內造監的一個老總管連同他的小徒孫,老總管年過五十,小徒孫不過十七歲。先前內造監送首飾過來的時候,老總管就跪倒求肯出宮,實在是進宮多年,自覺時日無多,想要出宮等著生命終結。

小米放出宮的宮人,多半是有些劣跡或者年老的,這老總管不在名單上,但如今主動求去,她問詢了緣由,就打算給他安排一個好去處,畢竟在宮裏一輩子,求一個安寧,老去,這算不得什麼非分之想。

正巧這鄉紳一片慈父之心,她就把老總管送了過去,甚至還讓老總管帶走一個小徒孫在身邊照料。

那鄉紳得了賞賜,幾乎歡喜的痛哭流涕,立刻就讓人放了鞭炮,開了三日的流水席。

可憐天下父母心,傻兒子一直是他的心病,如今有了黃馬褂護身,還多了宮裏出來的老總管祖孫指點陪伴兒子,他真是再也沒有什麼放心不下了。

不說外邊如何喧鬧,隻說小米忙了幾日,待得整理名單賬冊,彙總之後,大是得意。

這買賣簡直做的太劃算了,三套赤金首飾,五副字畫,外加一件黃馬褂,兩套文房四寶,居然換回來十八萬兩銀子,外加三千擔米糧和一庫房棉花布匹等物。

她忍不住笑的燦爛,大手一揮,“讓廚下準備食材,今晚本宮下廚開酒席。”

玲瓏幾個都是笑嘻嘻應了,小米左等右等不見封澤回來,就讓人把賬冊和名單送去了養性閣。

養性閣裏,封澤正同幾個閣老重臣議事。雖然以工代賑,解決了大半缺糧的問題,但災後重建,河堤修建,外加明年年春日恢複耕種,林林總總,瑣事還有很多。

封澤放下南邊幾州送來的奏折,揉了揉眉頭,低聲道,“禦史台的人手派一半下到南邊幾州,但凡敢擅動救災糧的,殺無赦!膽敢趁機吞並百姓土地的,殺無赦!膽敢巧取豪奪,逼迫百姓反叛的,殺無赦!”

一連三個殺無赦,把帝王的狠辣果決表現的淋漓盡致,眾人趕緊起身跪倒在地。

“皇上放心,臣等定將盡力而為。”

“起來吧,這些時日,你們也辛苦了。今日早些回去,明日大朝會後,再繼續商議。”

宏德帝雖然比之承德帝,銳氣更盛,但對臣子的體恤卻是一般無二。平日常有賞賜不說,衣食住行但凡能照料,也不曾虧待他們半點兒。這讓滿朝文武很是感激,畢竟在帝王眼下討飯吃,帝王無情,攤上一個暴虐的,興許一句話就說錯就要帶累家裏老少都去見了閻王。

眾人起身,都要告辭,倒是戶部尚書很是有些不舍之意,封澤猜得他為何如此,就笑道,“劉大人不必惦記,皇後不會私吞募捐善銀。”

劉尚書聽得臉紅,趕緊彎腰解釋道,“臣不是怕…臣就是…”

“你不怕皇後私吞銀子,你就是惦記早點兒把銀子收緊口袋。京都裏都說你是收錢的匣子,這美名還真取的不錯。”

封澤難得開口打趣兩句,惹得眾人都是笑起來。

劉大人倒是理直氣壯,“臣掌管著戶部,就是同銀錢打交道。再說了,臣不把匣子收緊一點兒,怕是誰都想在臣這裏多扣出銀子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