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百年大計(2 / 2)

一眾村人們也是大大張著嘴,輕易就能塞個雞蛋過去。

這一年,家裏每月都有工錢發下來,進了冬日,暖棚個更是出息了幾百兩。但猛然聽到銀錢居然要以萬兩計算了,還是驚得他們半晌反應不過來。

小米偷笑,轉而又道,“按照先前同大夥說定的,其中一成,也就是兩千七百兩,拿出來給老馮爺分配,作為每家的紅利。還有一成,也是兩千七百兩,作為村裏建祠堂,學舍,還有修葺祖墳的費用。”

“不行,這太多了!”

老馮爺一巴掌拍到桌子上,激動的老臉通紅,“原本大夥以為,一成紅利也就一千兩銀子,每家分一些,再給祖輩們兒修個祭祀的祠堂,給娃子們建個讀書的房子,正好夠用了。哪想到如今居然有這麼多!若是祖宗們知道,居然花費幾千兩銀子建祠堂,怕是都要托夢來罵大夥兒。不成,絕對不能要這麼多!”

“是啊,實在太多了。不論是在作坊裏幹活,還是出門在外,大夥兒都是拿了工錢的,再拿些紅利討個彩頭就罷了。這麼多就太厚臉皮了,祖宗和娃子們都有安排了,咱們不可能太貪心。”

“是啊,是啊,不能要這麼多啊。”

獵戶們倒不是不喜歡銀子,特別是經曆過挨餓受凍,在對比如今的好日子,人人都知道銀子絕對是好東西。但總有一些東西,比銀子更值錢。比如良心,比如情義!

小米沒有想到村裏人會推辭,畢竟是事先就講好的。她一時有些無措,扭頭望向老爹和兄長們,卻見他們都是一臉的激動莫名。

給錢不要,這是現代人不能想象的。但在大元,在老熊嶺,卻真實上演了金錢有用,情義無價的人間暖心大戲。

西屋裏,陳月仙原本對生意一年的進項有過猜測,畢竟南邊的作坊賬目是她一手打理的,京都酒樓的進項,她也隱約聽說過。

說實話,昨晚她有些沒睡好。出身商賈之家,“重利”這倆字幾乎是刻進骨子裏。即便陳掌櫃是有名的慷慨仗義,和氣生財,但依舊是以利益為先。

如今,陸家要拿出去四五千兩,白白分給村人,又要建祠堂,學舍,在她看來,實在有些沒有必要,或者說浪費。

就算老熊嶺十八家相處的如同一家,先前又一起經曆了諸多艱難,但陸家本來就待眾人不薄。種菜的手藝說教就教了,工錢也給的最是豐厚,平日吃食用物更是從來不曾短缺村人半點兒。若是再分大筆銀兩,怕是有“升米恩,鬥米仇”的危險。

但這話,她作為一個新進門的兒媳婦,根本不能說。試探著跟陸老大提了兩句,陸老大也沒猜出她的用意,扭頭就睡著了,她也隻能默默放在了心裏。

可是這會兒耳裏聽著村裏人高聲大氣,嚷著不能拿陸家這麼多銀子,她突然就明白一些什麼…

她下意識伸手摸摸還不曾鼓起的肚皮,低聲笑道,“兒子,你可是個有福氣的啊!”

外邊堂屋裏,老馮爺擺擺手示意眾人安靜,這才轉頭望向小米,“你也不用再勸,大夥兒不會要這麼多銀子。以後也把約定改改,大夥兒跟著你們一家做工做生意,年底隻要一成分紅就行,分紅就以兩千七百兩算。若是少了,誰也不會說什麼,若是多了,就卡在兩千七百裏兩,不能再多。

這些銀子足夠大夥分個大紅包,外加祭祀祖宗,供給孩子們讀書了。其餘不管陸家賺了多少,都是陸家的本事,跟大夥兒沒關係。再說了,老三馬上大考了,老二也要相看媳婦,小米更是不用多說,嫁妝越多越好。

就這麼定了,誰也不能更改。否則就是忤逆,不聽長輩的話。”

“不成啊,老馮爺,當初說好的…”

小米還要勸幾句,老馮爺卻是根本不理會她,直接從桌子上的兩疊銀票裏取了一堆,待得數明白正好兩千七百兩。就開始分配開了。

“這一千兩作為大夥的紅包,每家多少,等我們幾個老家夥商量一下就發下去。這一千兩用來建宗祠和學舍,多買些好木頭,磚瓦,最好百年後,咱們這些人的牌位都供進去,屋舍也沒有腐壞半點兒。剩下這七百兩,就存著做應急之用。誰家娃子出息了,誰家小子為整個老熊嶺做了大好事,或者誰家媳婦兒孝順公婆,都用這個銀子做獎勵。

大夥兒說說如何?”

“行,都聽老馮爺的。”

“對,長輩們說了算。我先前在城裏認識一個深山裏伐木的匠人,過了年,我就去問問看,有好木頭就定下來,一定給祖宗們建個好祠堂,給孩子們建個好學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