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墨意師見徐有財供出兩回都是他的原媒,料想推辭不過,隻得實說道:"大老爺聽稟,並非小的敢裝糊塗,因徐二混與黃三林本是磕頭弟兄,他倆麵對麵的結親,不過叫小的做個現成媒人。後來黃三林故了,前年徐二混對我說黃家的親事退了,小的也不知他怎麼個退的。可巧杜二掌櫃二兒斷了弦,托小的做媒,小的就想起徐二混這一門親了,不想一拍便合。
這也是前生緣定,與小的無幹。這所供的都是實話,求大老爺詳察。"李公道:"胡說!"正要再問,值日差稟黃三林妻子黃倪氏、黃祖永傳到。李公叫到案前,問道:"黃倪氏,你兒子聘徐可忠的女兒,是誰的媒人?"倪氏道:"是張保田同這位墨大爺。"李公道:"張保田現住在哪裏?"倪氏道:"聽說今年夏天已病故了。"李公道:"聘禮共是多少?有首飾衣服沒有""倪氏道:"聘禮銀四十兩,是四個小寶。首飾是赤金耳環一副,赤金扁簪一支,包金手鐲一雙,包金如意簪一支,白銀手鐲一雙,白銀髻花一支,白銀耳環一副,白銀冠鑽一支,共是八件。另外,尺頭四個,就是沒有衣服。"李公說:"據徐有財供,聘禮已經退回,你可照數收到沒有?"倪氏道:"我的青天老爺呀,小婦人哪裏收回一件?就隻憑徐親家說,將聘禮折賣還了賬了。小婦人也不知是誰的賬。"李公道:"庚書婚帖退回沒有?"倪氏道:"庚書婚帖,小婦人一齊收著,並沒退回。"李公道:"將婚書庚帖呈案。"倪氏道:"現收藏在家。"回家叫鹿兒趕快取來。這一回頭,方才瞥見上首坐的就是昨天喝茶的那位客人,真是又驚又喜。正想再訴賴婚情形,卻遇值日差帶徐可忠到案銷差。
李公問:"你是徐可忠麼?"答道:是。"李公道:"你是不是又叫徐二混?"二混麵赤,低下頭不敢答應。李公道:"你女兒既聘給黃三林的兒子黃祖永,怎麼又嫁姓杜的?一女兩聘,是何道理?快快說來。"徐二混明知理短,隻得勉強分辯,稟道:"因為黃親家故,家道漸漸的不濟。"李公道:"家道不濟,你便應該賴婚?"徐二混叩頭道:"不敢。隻因黃親家在日托小的轉借頭穀錢二百五十吊,前後五六年,分文未還,合計本利已五百多吊。小的又無力代還,隻得與親家母商議,將聘禮退回,折變了還帳。小的想,聘禮已經退回,這親事就不能算了,所以將女兒另聘,並非賴婚。求大老爺明鑒。"李公問倪氏道:"你親家說聘禮退回折變,交給你手沒有?"倪氏道:"小婦人並沒看見。"李公喝道:"徐可忠,你敢在本縣麵前說謊!你既說退回聘禮,怎的黃倪氏沒有收回?你是親手退回的,還是交原媒退回的?有個證據沒有?"徐二混聽了這話,愣了半晌,方說道:"因為當日債主逼得緊,容不得空,因此向親家母說明了,就立刻變價清帳,容不得再來回來去的耽誤工夫。這是實情,親家母都知道的。"李公道:"你這嘴也很會說。就依你講,這聘禮已隻算得變賣了,算不得退回;何況還有婚書、庚帖明明的在姓黃的手中,你想將女兒另嫁姓杜的,這個理,憑你利口隻怕不容得你講。"便顧左右道:"來,速傳杜大隆回話。"值差的答應著飛跑的去了。暫且按下。
列位聽說徐二混既打算賴婚,豈肯不把婚書、庚帖設法要回,還叫留在黃家做打官司的證麼?這又是編書的胡造謠言。
哪知非也,其中有個緣故。一來徐二混與黃三林結親並非真心願意,原不過借這親家的名目騙黃三林的財產。偏偏黃三林是個沒心眼兒的人,居然被他騙上,錢財房產已經完了,又找補了一條性命。徐二混功行圓滿,心安意足,這兒女姻親哪裏還在他心上?所以挖空心思,還要捏造這五百多吊錢的帳,原為得消除這四十兩聘禮並八件金銀首飾起見。倘沒有這許多東西,他也便絕口不提的了。至於婚書、庚帖,在徐二混原沒有算做憑據,隻當是黃三林的勾魂票,料想孤兒寡婦,斷沒這力量與他計較。所以坦然放心,把女兒重又出聘。不想怨重毒深,黃三林死不瞑目,九泉之下起而控訴。又遇見這位不憚煩勞的李明府,單為了這事親身查訪到此。這不但徐二混做夢也想不到的事,就是李公在簽押房做夢的時候,也想不到這事是這樣迅疾。且再想不到徐二混早留下這一套婚書、庚帖,為他聽斷的證據。這也叫害人自害,天奪其魄。並非說閑話打岔,這其中情節不得不交代一番。
且趕緊再說黃祖永,聽他母親叫他回家取婚書,他爬起來就走。趕到家裏,將婚書、庚帖,兩個龍鳳泥金的套帖連拜盒一起,一直捧到雙順居跪下,交與他母親看了,呈上公案。李公接過,打開一看,便舉在手中,問徐二混道:"這是你女兒的庚帖不是?"徐二混麵紅耳赤,不敢再辯,隻得低著頭說道:"是。"李公道:"既然是,你該怎麼辦?"徐二混還沒有回答,差人已帶杜大隆到案,衣冠齊楚的朝上跪下。李公問道:"你是杜大隆?"答道:"是。"李公道:"你娶兒媳也該探聽探聽明白。徐可忠的閨女已許黃祖永為妻,庚帖現在,怎麼你敢設謀誆娶有夫之女?今本縣已傳齊兩造,訊明原委,供證確鑿,本應照例嚴辦,姑念你兩家也是體麵人家,都被媒人所誤,且傳你來當堂商酌,這件事該怎樣個了法?"杜大隆道:"老父台明鑒,職員實係不知徐黃兩家的原委。蒙老父台訊明,免職員誤娶有夫之女,為此感恩不淺。還求老父台格外成全,職員無不聽命。"李公道:"聽你這話,倒明白的很。你既稱職員,這國家的法律你自然該知道的。且問你,一女兩聘該怎麼辦?娶有夫之女該怎麼辦?"杜大隆道:"職員鄉愚無知,蒙老父台教訓,還求寬典,法外施恩,成全職員臉麵。"李公道:"你既這樣說,要照例辦,你是知道的了。你既求寬典,本縣俯準你的意思,準你兩家量力罰錢,你願意不願意?"杜大隆道:"蒙老父台成全,職員無不從命。"李公道:"你既願意,可暫且下去,趕快與徐可忠商議,問他也願意否罰。既辦,本縣一秉大公,因格外從寬,聽你們自己酌量。"徐二混叩頭道:"求大老爺開恩,小的願意受罰。"李公道:"既你們願意認罰,聽本縣判斷。"喚左右,傳轎內的新人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