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瀹茗挑燈窮嫠訴苦 飛符召將酒店傳書(1 / 2)

且說那婦人聽得李公問他兒子定親沒有,不禁感動他的心事,兩行眼淚就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李公道:"老人家為什麼這般傷感?"那婦人拭著淚,哽咽的說道:"一言難盡,就是說給客人聽也是沒有,不如不說罷。"李公道:"這又何妨?

你但細細說給我聽,我或者能替你為力,想個方法也未可知。

就不然,我能給你破解破解也是好的。"那婦人聽說,又歎了口氣,說道:"提起來話長。我公公在的時候,日子很寬,在這近處幾個村莊,也算得個數一數二的財主。後來到我們當家的手裏,因他人長得忠厚,凡事沒個算計,又遇見連年莊稼不收,把個日子漸漸的完了。我那鹿兒五歲的時候,就定下新莊徐二混的第三個閨女,與鹿兒同歲,今年也該十六歲了。"李公道:"年歲相當,不論好歹,娶過了門,你老人家也完了心事了。"婦人歎道:"唉!哪裏還提到娶的這話。那徐二混與我當家的素常相好,因把他閨女聘給鹿兒,成了親家,更近和了。不想他就沒安著好心,不是陪著他抹牌,就勾著他押寶,連輸帶借,就這三四年工夫,連房帶地一多半寫給姓徐的家裏去了。因此,徐二混倒成了個暴發戶的富翁,我們娘兒倆沒一天能夠吃飽。這也不怪人家,還怨我當家的不認識人。最可恨的,我當家的死的第二年,徐二混來向我說,說鹿兒爹在的時候,曾托他替借頭穀錢二百五十吊,這幾年連本帶利夠五百多吊了,問我怎麼個歸還。老客人你想,我娘兒倆連飯還吃不上,哪有錢還這沒憑據的賬?哪知道,這徐二混真會想法,他說:’你們既沒錢還,我又沒錢墊,隻好將鹿兒定親的金銀首飾退回,折變了價,歸還他罷。’當初還隻道他是個好意,不想他後來就將他閨女另聘。咱求原媒問他,他說聘禮已經退回,還能叫他閨女不嫁人嗎?客人,您想這事可恨不可恨?"說罷,又嗚嗚咽咽的哭個不住。李公道:"他既賴婚,你有媒有證,告到官,怕他不輸麼?"那婦人道:"客人講的是理,現在衙門中哪裏講得理?不要說咱孤兒寡婦,就是原媒,眼見得姓徐的有錢有勢,誰不望熱鍋上爬,還肯為顧念咱去給財主作對頭嗎?"李公道:"本縣父母官為一縣之主,難道也專論窮富,不講理麼?"婦人道:"卻聽說本縣新來的李大老爺是個清官,無奈鹿兒年輕膽小,不敢見官。我又是個女流之輩,怎能進得城去呼冤?"李公道:"你可聽說他女兒另聘給誰?"婦人道;"聽說聘本村杜大隆的兒子做填房。杜家也是個財主,聽說不多日子就要娶的。"李公道:"你知道那閨女的人品性情可好不好?"婦人道:"阿彌陀佛,若論那孩子的性格兒、人品兒,在我們莊稼人家真算個頭子,可惜我們鹿兒沒福。聽說因為他爹要把他改聘,他尋死沒有死了,把個頭發都鉸掉了,提起來真叫人怪可憐兒的。"李公道:"據這麼說,倒是個賢慧的女子。凡事不可預定,天佛保佑,能叫你兒夫婦團圓也不可知。

你老人家倒不要氣苦。"婦人道:"蒙客人的美意,氣苦也是無用。論理我今兒不該留客人在這裏住,看早晚已過二更,估量客人也沒投宿的地方。我已是過五望六的人,又有鹿兒在此,就留客人在東房委屈一宵,當也無妨。就是窮家子,沒好鋪墊,望客人不要見怪。"李公聽他這話,心想道:"難得鄉下婦人能這樣吐屬大方,真是難得,實屬可敬。"便起身拱手道:"老人家的說話太客氣了。本不當打攪,實因出城太晚,趕不及回去,隻好叨擾。你老請便,煩令郎相伴一宵,明日大早便要進城,臨時不再驚動了。"那婦人道了安置,就叫鹿兒移了燈,請李公到東屋安歇,他便進西屋去了。

李公到東屋一看,見靠窗一張大炕,後半間缸、甏、筐、擔,並破桌子、爛板凳,推了個曆亂。炕上靠東壁卻掛著一幅畫,因油燈暗淡,看不甚清楚,仿佛是個工筆的人物。因移燈仔細一看,原來是個合家歡的行樂。一老者白須正坐,身後立著個矮胖的身材,正是午後夢中的人,不禁毛發悚然,十分詫異。細想方才所說,也正與夢中之語相符。因指著畫問鹿兒道:"這中坐的是誰?"鹿兒道:"是我爺爺。"又問:"這背站著的呢?"鹿兒道:"那就是我爹。"李公聽說點頭,心下明白,便將燈放下,說道:"天已不早,且歇息罷。"鹿兒又去找了個枕頭。李公便和衣而睡,鹿兒躺在腳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