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自負盈虧的風險機製。民間職業劇團是投資主體與權利主體相統一,生產主體與經營主體相融合的民間藝術表演機構。實現盈利統歸投資主體享有,經營虧損也統由投資主體承擔。具有利益的獨享性和風險的獨承性。在傳統體製下,國辦藝術表演團體可以“等、靠、要”而生計無憂,但民間藝術表演團體卻遠沒有這樣幸運,既不能等,又沒處靠,更無法要,而隻能靠自身的藝術生產來養活自己,隻能假自身的藝術經營來發展自己,隻能憑自身的藝術管理來約束自己。不然的話,民間藝術表演團體就一刻也無法生存。因此,這種機製就從利益關係上把經濟投資主體與藝術生產主體的命運直接掛起鉤來,使之結成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體,從而增強了經濟投資主體與藝術生產主體對其藝術生產經營活動的同心度和關切度,不斷促使他們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不懈奮鬥。
四是市場調節的生存機製。民間職業劇團是農村演出市場不斷發育發展的產物,也是農村演出市場的活動主體。他們應市場需求的產生而產生,伴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隨市場需求的增長而發展。劇團少,接演單位多,要價就高;劇團多,接演單位少,要價就低。同樣,民間職業劇團的藝術水平高,演出質量優,要價就高;相反,藝術水平低,演出質量差,要價就低。在演出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能夠適應市場變化需要的劇團,就會不斷發展壯大,而不能適應市場變化需要的劇團,就會逐步萎縮以至解體。
五是可進可出的用工機製。民間職業劇團一般實行演職人員聘用製和全員責任製。全體演職人員或由經營者獨立招聘,或自願組合。嚴肅的以合同等書麵方式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隨便的隻要雙方口頭談妥即可。演職人員流動自由。需要的隨時可以進來,來之能演;不需要的隨時能夠出去,去之能安。團長與演職人員實行雙向選擇,演職人員有選擇劇團及其團長的自由,劇團及其團長也有選擇演職人員的自由。演出階段,大家招之即來,集聚活動;停演階段,各自分別回家,消散各方。當然,在這樣的機製下,演職人員的跳槽現象時有發生,有些甚至相當頻繁和非常突然,從而給正常的演出活動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民間職業劇團多能自我調節,妥善處理。這種靈活的用工機製,使民間職業劇團始終處於一種開放的狀態,不但能夠激勵演職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表演水平,而且還能促進演職人員不斷更新換代和優化組合,從而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六是精幹高效的組織機製。民間職業劇團的組織領導體製多為團長負責製。團長既是經營管理者,又是資產所有者。也有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由資產所有者聘請團長從事經營管理,團長隻是一個職業經理人。但無論如何,民間職業劇團的管理層都普遍比較精幹。劇團領導一般隻設團長一人,沒有副團長或助理等職。由於行政領導職數少,管理幅度大,日常工作確實比較繁忙,但效能則比較高。演職人員根據演出需要確定合理的數量和結構,決不配一個虛職閑職,決不養一個餘丁閑人。同時,提倡並實行一專多能,一人多職,一人多崗,以最少的人員陣容,排演盡可能多的劇目,最大限度地開發人力資源。
七是快速便捷的生產機製。為了以最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經濟收益,民間職業劇團在藝術生產上不能像國辦藝術表演團體那樣長時間花大本錢集中排演新劇目,而大多隻能排演花錢少、成戲快的提綱戲。在民間職業劇團,一個新的劇目隻要導演把提綱說一說,有關演員按提綱分行當湊一湊,即可邊排邊演,邊演邊排,在排中演,在演中排,在藝術生產實踐中不斷豐富、提高和完善。顯然,這種方式在短時間內是難以生產出高質量的藝術作品的,上演的劇目也往往是比較粗糙的,但它也有框框少、再創造的空間大等好處,演職人員可以隨機吸收新的藝術養料,進行二度創造,從而使藝術作品不斷完美起來。同時,由於排演新劇目所需的時間很短,藝術生產的效率就比較高,可以適應廣大農村的演出需要。另外,許多劇團在演出服裝、布景道具、燈光音響等輔助設備的添置上,也盡量做到以簡代繁,以土代洋,以紙代木,以低檔代替高檔,以盡可能節約費用,從而降低了演出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民間職業劇團一般實行藝術行當等級差額工資製,根據演職人員的藝術生產能力和水平來擇優上崗,以崗定酬。各劇團都按照市場行情和演出活動狀況確定不同的分配方式,或包月發工資,或計場定薪酬。嚴格實行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每個演職人員都要靠自己的藝術才能、藝術成果以及對團體的貢獻來取得相應的報酬。挑大梁的主要角色工資就高,跑龍套的次要角色工資就低。演出場次越多,個人收入也就越多;反之,演出場次越少,個人收入也就越少。另外,崗位角色也不是一人一次定終身,而是引入競爭機製。合適的繼續擔任,不合適的隨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