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陝西文化旅遊業存在的問題(2 / 2)

6.服務(可視服務與不可視服務):質量不高,市場經濟觀念和競爭意識薄弱

旅遊服務是整個旅遊活動的核心和靈魂,是旅遊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是旅遊資源。服務要貫穿在旅遊消費的全過程。熱情、周到、及時的服務,才能使旅遊者有一個美好而難忘的經曆,才算買到一個稱心如意的旅遊商品。如果沒有這種貫穿始終的服務,旅遊者的經曆將是不可想象的,而旅遊商品的構成也隻能是殘缺不全的。陝西有些旅遊景點服務質量不高,甚至服務態度惡劣,引起遊客不滿。旅遊問題的投訴,近年來也不斷增加。在接受調查者中61.1%的人對陝西旅遊的總體評價為一般,並認為在旅遊服務中缺乏優質的服務態度,誠實的服務原則。許多工作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素養和服務意識,一些文物單位與導遊連手宰客,采用這種手段何以樹立旅遊形象?

總之,陝西旅遊產品結構單一,缺乏多樣化,產品開發層次較低。陝西向國內外旅遊市場所推出的拳頭產品,幾乎主要是以文物古跡為主體的線路和景區,以西安為中心的東線一日遊、兩日遊,西線一日遊,北線一日遊,多年以來沒有太大的改變,模式陳舊僵化,吸引力減弱,景區生命期縮短。同時文物古跡旅遊資源的精髓在於豐富的文化內涵,但是陝西在文物古跡的開發中,仍以遊覽觀光低層次的旅遊為主要產品,遊客參與性弱,深刻的曆史文化內涵被忽略,從而導致旅遊重複率和滯留時間並未隨景點的增多而延長。

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1.產業化程度不高

專家們分析,造成陝西旅遊業發展緩慢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產業化程度不高,其主要表現在旅遊資源管理分散、旅遊企業規模小、旅遊產品開發滯後等諸方麵,隻有解決了這些問題,陝西旅遊業這塊蛋糕才會做大。

西安城牆是我國乃至世界上保護最完整的古城牆。1983年開始迄今,西安市耗資數億元對環城旅遊工程進行建設,被破壞的牆體得到全麵修複,朱雀門、建國門、朝陽門等十處城牆豁口被連結了起來,環城一周也建成了60多萬平方米的綠化帶,然而,就是這座令國內外遊客驚歎的西安城牆,每年卻隻有不到200萬元的收入,幾乎不足以彌補維護開支。原因何在?業內人士認為,就是因為現行的管理體製與發展大旅遊所需的體製不適應。這一點,從西安環城建設委員會與西安市文物園林局在城牆上畫地為牢的鐵柵欄上就能看出一二來。

周至樓觀台是陝西省一處著名景區,區內不但有道教鼻祖老子的講經台等遺址,而且自然風光也十分秀美,但是,由於景區內森林公園、道觀等七八個單位與景區管委會隸屬省、市、縣不同的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政,旅遊秩序混亂,無法製定實施統一的景區發展規劃,甚至1993年還因門票經營權問題發生衝突。1996年,在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時,森林公園擔心多一個婆婆而由200名職工聯名上告,導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至今未獲批準。

2.現行機製缺乏競爭活力

舉世矚目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陝西旅遊的重要景點,但秦俑館的接待人數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達到高峰後,一直徘徊不前,這也從一個側麵說明了文物景點現行機製缺乏發展活力,到了必須改進的時候了。

旅行社是聯係旅遊者和旅遊景點的重要紐帶,陝西共有旅行社137家,其中國際旅行社31家。從數量上講,陝西的旅行社並不是太多,這些旅行社的規模都偏小,經營分散,再加上有些經營者是靠任命的,旅行社普遍缺乏開發產品和市場的能力,基本上是從上級總社要客源、和兄弟旅行社爭客源。1997年,陝西自主外聯人數隻占接待人數的10.8%,許多旅行社由此而陷入困境,盈利的隻占1/3。

3.相關產業沒有跟上

旅客到一個地方去旅遊雖然是衝著景點來的,但整個環境對遊客的影響也很大,基礎設施、旅遊配套設施、城市的美化程度、人的素質等都可能影響到旅遊者。旅遊活動是以消遣娛樂為主的,增長知識隻是派生的,這就是來西安的“銀色”旅遊團居多,一般遊客在陝西停留天數少的主要原因,也是西安的散客一直上不去的原因。

旅遊業是一個依托性強、關聯度大的經濟產業,因此,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既受到相關產業發展的影響,又影響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以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的陝西省,如何形成旅遊業的產業化,從而帶動相關經濟產業的發展,形成一定規模的高效產業鏈,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仿古複製品作為旅遊產品,陝西在這一方麵可謂得天獨厚,但對這一產品的開發遠遠落在河南洛陽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