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對本土文化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不足。從整體上來講,陝西音像業沒有充分利用本省豐富的文化資源,沒有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陝西是一個文化資源大省,這對本省音像業來說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如果不重視出版資源的開發和積累,不僅會導致文化資源的流失和閑置,還會逐漸喪失出版資源的控製權。
其四,盜版猖獗,嚴重危害音像市場。市場上銷售的音像製品中,盜版製品的比重相當大。盜版使得創作版權無法得到保障,音像出版單位損失嚴重,無法進行新產品的開發,產業規模得不到實現。雖然盜版音像製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量消費者的娛樂需求,但是從產業的角度來看,盜版的猖獗不利於培育健康、規範的音像市場。
2.對策措施分析
音像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一部分,有其自身的產業發展特性。在東西部文化市場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下,加快陝西音像業發展步伐,要以提高音像業的效益為中心,抓住機遇,並針對關鍵問題采取一係列有效措施。
第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業的整體實力。首先要加強對音像業的投資引導,促進資金向節目製作和出版環節的有序流動。由於我省的音像出版單位資金缺乏,製作水平不高,許多種類的音像節目在質量和數量上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本省市場基本被廣東、北京的音像出版社所壟斷。因此,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吸引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音像行業,才能夠提高陝西音像業的整體融資能力。其次,還要注重調整市場結構,發展連鎖銷售經營網絡,疏通產品的銷售渠道。
第二,建立現代企業製度,逐步把音像事業單位改製為文化企業單位。要遵循“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原則,把音像企業辦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競爭主體。在此基礎上,扶持龍頭企業,組建大型音像企業集團,提高規模效益,從而帶動整個音像業的發展。
第三,樹立品牌意識,打造文化精品。充分利用本省的文化資源,注重節目原創和品牌經營,樹立自身獨具特色的文化形象。在對市場進行調查研究和反複論證的基礎上,對產品的開發製作盡可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而不應盲目跟風追潮,喪失自身的文化特色。
第四,在打擊盜版的問題上,一方麵,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音像市場的監管力度,規範市場秩序;另一方麵,音像企業也要尋求新的營銷渠道,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和現代傳媒,更新傳統銷售模式,拓展產業空間。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音像製品電子商務,就能夠精簡流通環節,節省消費時間,加速資金流動,具有傳統銷售模式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三、陝西音像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轉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人民群眾消費模式的變化,都對音像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出了新的要求。音像產業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被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消費熱點,是我國產業經濟中的朝陽產業。
雖然目前陝西音像業總的發展規模較小,行業整體實力較弱;但是,無論從音像業的產業特性進行分析,還是從市場發展的空間和容量上來分析,陝西音像業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音像產業是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相互結合的產物。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為音像業的發展提供了直接動力,拓展了產業的生存空間,擴大了產品的市場容量。近年來,音像製品電子商務大幅上升,媒體增值業務異軍突起。以手機彩鈴、手機音樂等為主要形式的無線音樂市場也呈現出井噴之勢,成為音像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教育水平和消費水平在逐年提高,音像製品的巨大潛在市場將會逐步轉化為現實的消費市場。同時,政府也在進一步加強音像製品的行政管理,加大執法力度,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和遏製非法音像製品的經營活動,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綜上所述,陝西音像業的發展是機遇與挑戰並存,音像企業要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目標,加強原創,厚積薄發。可以說,隻要敢於正視現實存在的問題,轉變傳統觀念,切實落實好各項措施,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市場秩序,陝西音像業就能夠走出困境,繁榮發展,實現產業的真正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