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不會忘記,孫敬、崔嵬、金音、成蔭、吳天明、黃建新、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滕文驥、顏學恕、楊亞洲等幾代電影導演在這裏辛勤耕耘;鄭重、張子良、蘆葦、楊爭光、莫伸、李岩希等電影編劇在這裏奮筆馳騁;韓仲良、曹金山、劉昌煦、米家慶、馬德林、顧長衛、趙耀林等幾代攝影師在這裏追光逐影、聚焦人生;李耀東、趙季平、陶龍等幾代作曲家譜寫壯麗樂章;畢福生、鄭大年、娜仁花、王雁、智一桐、許還山、孫飛虎、高明等表演藝術家在這裏演繹人生。
人們不會忘記,一部部中國電影:《桃花扇》、《三滴血》、《生活的顫音》、《西安事變》、《都市裏的村莊》、《沒有航標的河流》、《人生》、《野山》、《老井》、《黑炮事件》、《神鞭》、《東陵大盜》、《孩子王》、《紅高粱》、《棋王》、《黃河謠》、《菊豆》、《大話西遊》、《一棵樹》、《網絡時代的愛情》、《沒事偷著樂》、《洗澡》、《誰說我不在乎》、《天地英雄》、《美麗的大腳》、《驚蟄》、《阿妹的諾言》等等,從這裏騰飛於影壇,享譽天下。特別是從鍾惦棐先生1984年提出“立足大西北,開拓新型‘西部片’”的理論倡導以來,以《老井》、《紅高粱》、《黃河謠》、《美麗的大腳》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作品為中國電影史譜寫了一段華彩樂章,展示出西部電影的強大生命力和無窮的創造力。
人們更不會忘記,近半個世紀以來,西影共攝製故事片244部,科教片94部,紀錄片103部,新聞片93部;獲獎數量更是驚人:國際獎70項,金雞獎34項,金雞提名獎44項,華表獎20項,百花獎9項,政府獎30項,國內其他獎80多項……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電影的太陽還會從西部升起!
二、民營影視公司的電影產業發展狀況
作為文化資源大省的陝西,近幾年來民營影視公司發展同樣很快。民營影視公司的大量湧現,無疑是嶄新的文化資源和市場元素,是促進陝西文化產業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力量。
2004年6月,國家廣電總局對包括陝西省在內的四個省級廣電局授予了電影審查屬地管理的權力,簡化了電影審查程序,使電影生產管理擁有了更大的靈活性和更多的自主性。在這種有利的形勢下,民營影視公司更加積極地在文化市場競爭中大顯身手。作為當時全省唯一持有電影製作長期證的民營公司——美亞影視公司共拍攝三部電影,五洲影視公司生產了兩部。
在樹立陝西文化產業形象的過程中,發展影視產業受到了極大的重視,民營影視公司受到了大力扶持。2005年新審批的影視製作經營機構38家,全省影視製作經營機構共計168家(其中國有機構18家,民營機構150家),民營公司占到全部影視製作經營機構的90%以上,被寄予了能夠走出一條陝西省影視劇製作的創新之路的厚望。
2006年,陝西省在冊的民營影視公司131家,並且三成以上公司有製作影視劇的能力和設想。陝西傳世大方影視公司、陝西藝達傳媒投資公司、陝西丫丫影視公司、陝西藝龍文化傳媒公司、陝西大文豪影視公司、陝西秦漢影視公司、西安美亞影視公司等,都活躍在影視領域當中。2006年美亞影視公司共拍攝了四部影片。在不斷地努力下,民營影視公司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西安影視製片公司作為一家民營影視公司第一次涉足電影,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投拍的電影《圖雅的婚事》獲得2007年度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熊獎,在國內外引起重大反響,從而續寫了中國西部電影的輝煌。2007年,一部兒童故事片《隱形的翅膀》,因其真實地講述了殘疾人奮鬥的故事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影片獲得了國家電影最高榮譽獎——第12屆華表獎優秀兒童電影片獎和優秀少兒女演員獎兩個獎項,國家廣電總局將其列為2007年重點推薦的優秀國產影片,國際奧委會將這部影片作為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國際體育電影展映周開幕式首映影片。這部影片是由陝西民營影視公司西安五洲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殘聯、北京銀河夢、西安電廣傳媒等單位合作拍攝而成。以上這些影片的成功,展示著民營影視公司在電影生產領域的發展壯大。
2003年,陝西省就確定將影視生產作為發展文化產業的突破口,同時影視劇生產被看作是文化產業的亮點。在打造“影視陝軍”品牌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民營影視公司的不懈努力,這也正是陝西文化產業創建、繁榮與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