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廣告的產業化開發經營
廣告經營是當前我省廣播產業經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主要經濟來源,省電台90%以上的經營性收入是廣告收入。因此,廣告創收是省台產業化經營中的第一要務。節目是立台之本,是廣告創收之基。一個電台,要想有好的廣告收入,就必須從節目質量入手,先把自己的節目辦好。品牌競爭,是廣播產業發展的核心。頻率影響力的大小,欄目、節目質量的高低,決定著收聽率,決定著廣告創收和媒體經營,決定著產業方向。一個頻率,隻有認真研究受眾市場,研究目標聽眾和目標客戶的心理需求,根據廣播窄播和受眾市場細分理論找準自己的定位,打造出優秀品牌欄目、品牌節目,為目標客戶爭取到目標聽眾,並能不斷提升頻率的社會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才可能會擁有較好的市場份額。廣播頻率的品牌經營與廣告經營是相輔相成的血肉關係,一個好頻率可以招來好廣告、高價廣告,而高額的收入可以提升頻率的品牌價值。截至目前,陝西人民廣播電台共有新聞、經濟、戲曲、交通、都市、音樂、農村、少兒廣播八套頻率,針對不同受眾,而且每個頻率都有知名度和美譽度很高的品牌節目和品牌主持人,這些資源都成為創收的優勢。
其次要有覆蓋意識和營銷意識。覆蓋增一寸,創收增一分。一個頻率的覆蓋範圍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廣告收入的多少。目前陝西交通廣播已基本實現全省高速公路同頻覆蓋,音樂廣播覆蓋關中及榆林、延安地區,經濟廣播關中、陝南地區基本覆蓋。但覆蓋並不代表占領市場,有了好節目,有了好覆蓋並不等於就有了好的廣告份額,還必須要具有強烈的營銷意識才行。省台已由辦電台向經營電台過渡,認識到沒有經營意識辦不好電台,利用一切機會和平台宣傳自身、推銷自身,嚐試營銷節目、營銷品牌、營銷頻率。
再就是認真研究廣播廣告的內在規律,充分開發,利用好時間、時段資源,為客戶服好務。哪類廣告宜長,哪類廣告宜短,哪類廣告宜做專題,哪類廣告宜做套播,哪類廣告適合單播,哪類廣告適合對播,哪類廣告適合加音效,哪類廣告不適合加音效,哪類廣告針對哪一聽眾群,安排到哪個時段更合適,如何保證產品信息在目標人群中傳播的深度和廣度,等等,這些都在省台廣告中心的各個部門分類實施。同時,深入貫徹客戶是上帝,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服務好這個上帝這一理念。一方麵認真聽取客戶意見,能真正做到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同時更能設身處地地為客戶考慮廣告的投放效果,保證客戶的利益最大化,力爭相互間的長期合作。另外,在廣告經營的內容層麵及運作方式上也有新的突破。比如說對商務活動現場直播的專項開發,對品牌欄目冠名播出和特邀播出的專項開發,對正點報時後廣告的專項開發,對各類廣告價格的科學製定及對黃金時段和品牌節目中的廣告施行競價,在運作手段上施行廣告代理製或分行業代理製等,都在不斷地進行新的探索和嚐試。
2006年陝西人民廣播電台廣告收入過億,達到1.2億元;2007年再創新高,接近1.5億元,躋身全國強台行列。
三、利用廣播提供專項服務及廣播衍生產品的開發經營
廣播連接市場的決不僅僅是收音機,應多頭連接市場。在努力搞好廣告經營的同時,省台還在廣播延伸服務和衍生產品的開發上下工夫。既然是廣播延伸服務、廣播衍生產品開發,就圍繞“廣播”二字做文章;鑒於當前擁有資源優勢而無雄厚資金優勢的這一客觀情況,也要求廣播產業化開發必須以專業頻率資源為依托,以節目為依托。因此省台認真研究節目與市場的對接,由過去的封閉性辦台迅速向開放型辦台轉變,敞開大門辦電台,強化與相關部門的合作,依托社會力量,建立獨具特色的服務體係,提升自身的服務功能,在為聽眾提供各種優質、優惠的延伸服務中獲取經濟利益回報。同時還積極尋找產業化開發項目,搭建公司化運作平台,吸引社會投資,進行廣播衍生產品開發。如成立的“陝西金號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就是依托省台各種優勢資源,在國家有關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指導下整合相關產業,跨區域經營,生產優質媒介產品,提供信息服務,拓展經營渠道,並積極運用市場手段,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使之成為廣播事業發展中新的經濟增長點。就當前全國的情況來看,對於廣播的延伸服務和衍生產品開發,還大都剛剛起步,在整體創收中所占的份額也大都很有限,但這方麵的潛質很大,開發前景很好。隨著產業化的不斷推進,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廣播在這方麵的創收必將迅猛增長,最終將會趕上並超過廣告創收,成為廣播經營收入的主體。
當然,任何事物在發展過程當中都會存在一些問題和製約因素,陝西廣播產業化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創收結構過於單一,經營收入大部分依賴廣告,導致瓶頸出現。
政策環境不夠明朗,有關文化產業方麵的各項法律法規尚不健全。雖然目前已陸續出台了一些指導性文件,但在具體操作層麵上還是不清晰,這也使得我們在產業化道路上不敢放開作為。
戰略問題缺失。解決短期問題必須依賴長期戰略,這突出反映在現在的節目資源不能有效利用,通常都是一次性消費,而不考慮多次利用,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廣播產業自身內部也存在諸多製約其進一步發展的不穩定因素,如資金短缺,管理不順,缺乏專門的經營性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