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的會展業經曆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參展到辦展、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發展曆程,目前已進入了全麵提速階段。2006年,陝西(西安)會展業收入5.5億,占陝西文化產業產值(200億)的2.75%,占陝西GDP(4382.83億)的0.12%。這組數字表明,陝西會展業雖有了長足發展,但遠展,但遠沒有發揮出陝西(西安)世界名城的會展業發展潛能。分析了解陝西會展業發展現狀及製約陝西(西安)會展發展的瓶頸,對今後發展會展業不無裨益。
一、發展現狀
陝西(西安)會展業經過十多年的培育發展,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為陝西的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縱觀陝西(西安)會展產業,大概呈現以下特點:
1.展館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西安現有五個一定規模的綜合、專業展覽館和一個會議中心,其中西安曲江國際展覽中心15萬平方米,陝西國際展覽中心4.7萬平方米,陝西工業展覽館2.1萬平方米,西部國際車城10萬平方米,曲江國際會議中心3.5萬平方米,楊淩國際會議展覽中心4.6萬平方米,總麵積達40萬平方米。展館的數量、功能、總麵積在西部都處於領先地位,停車、洽談、商務服務等配套設施基本齊全。
2.數量、內容逐年擴大,規模、層次逐步提高
西安會展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步時每年舉辦五六個,到2000年前每年舉辦30-40個。2003年,陝西展覽公司已增至146個(在西安工商部門注冊的會展公司就超過120個),從業人員5500人,年會展總數超過100個,展覽館收入3240萬元。僅2003年的第十屆楊淩農高會,就有18個國家和地區,28個省、市、自治區的1000多家單位和企業參展參會,展示交流的科技成果7000多項,參會人數85萬人(次),簽訂成果交易合同額156億元。2004年,全省舉辦各類展會109個,數量是起步時的20多倍,是2000年以前的2.5倍。其中全國性展會4個,區域性展會36個,地方性展會69個。國內參展企業3.5萬個,境外參展企業0.6萬個,參展商10萬人次,專業觀眾9萬人次,普通觀眾260萬人次,新增就業崗位1.6萬個,全年展會成交額358.8億元,利潤收入4.2億元,創造社會綜合效益38億元。以第八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為例,簽訂國內聯合項目合同1039個,總投資額1062億元,比上屆增長80.1%;簽訂利用外資項目合同102個,外資投資額9.33億美元;簽訂內貿合同成交額88.4億元,協議成交額47.95億元。在這次會上首次舉辦了文化產業博覽會,共推出文化產業項目280個,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共有22個項目簽訂合同或協議,總投資9.47億元,其中吸引外資額達2650萬美元。2005年,全省共有103個有規模的展覽會、推介會,參展商達8萬人次,專業觀眾6.7萬人次,全年展會成交額370億元,創造社會綜合效益39億元。2006年,全省舉辦會展100多個,西安舉辦會展達到66個,參展商11萬人次,專業觀眾10萬人次,普通觀眾236萬人次,成交額394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500個,創造社會綜合經濟效益達50億元。
不但會展數量增多,展會規模也從地方性小型展銷會發展到全國性大型綜合、專業展會。如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住博會、製博會、高交會、旅博會、農高會等。內容從土特產、工業品、服裝等發展到房地產、高新技術、現代裝備製造、汽車、IT、文化、陶瓷、工藝等50多個領域。2002年,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承辦的春季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吸引了國內外5000家企業參加展覽,利潤收入1.1億,為西安帶來了近十億的綜合收入,成為建國以來西安市承辦的規模最大、到會人數最多的一次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