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理順文化市場體係
首先,對非公益性文化領域,要進一步打破壟斷經營,放寬市場準入,引進競爭機製,增加競爭主體,加快培育多元化市場經營主體。其次,通過合理劃分文化產業中的競爭性行業和公益性行業,實行不同的運營模式和經營管理方式,培育實行產業化經營的市場主體,推動贏利性業務走向產業化經營的道路。第三,進一步打破市場分割和行業壟斷,加快文化產業內部各行業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和相互支撐,盡快形成社會化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第四,要解決多頭執法、多層執法、相互扯皮的問題。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中介機構。現有國有文化中介機構,應逐步推向市場,盡快剝離國有文化中介機構與文化主管部門的行政關係,使其成為真正的獨立實體,並積極向股份公司發展。發揮中介機構在活躍文化市場、促進流通方麵的重要作用,推廣簽約製、經紀人製、劇目製作人製等現代文化市場組織形式,加強與各省、市、自治區之間和世界各國之間的雙邊與多邊文化交流,引導企業開拓國內外文化市場,加大對國內外的宣傳力度,不斷提高我省文化產品的知名度。第五,建立有利於刺激文化消費的市場環境。加強對消費者的引導,培養消費者良好的文化品位,不斷提高其消費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水準。第六,建立有利於文化消費的市場拉動機製。尊重價值規律,既可以讓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經營者按投入產出的原則計算成本、確定價格,也可以讓經營者按照市場供求規律製定價格。形成競爭機製,促進文化產品通過市場選擇優勝劣汰。
六、加強創意生產活動
當今社會,創意產業有巨大的市場需求,而創意生產活動是向產業集聚方向發展的巨大動力。陝西本身擁有創意資源要素的巨大存量,不僅文化、科技、教育等行業部門規模巨大,擁有龐大的從業人員數量,而且隨著西部經濟中心城市地位的確立和不斷上升,創意資源要素正在進一步流動集聚。另外,西安城市產業結構升級和功能調整的內在需要已經為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積累了必要的基礎。政府應該把創意產業作為城市發展的新引擎,采取多種激勵政策和措施,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綜觀全局,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指出,“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麵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麵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當前,我省文化產業發展就麵臨著難得的曆史機遇,也麵臨著嚴峻的挑戰,但總的來說,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條件多於不利條件。隻要我們勇於和善於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文化產業就一定能夠充滿活力、健康發展,為陝西的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