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交相輝映的人文與自然
陝西擁有大量的人文自然景觀。西起太白,東至華山,其間太白積雪、朱雀森林、天子峪、太平峪、南五台、翠華山、湯峪、驪山等,可謂“終南陰嶺秀”。有“萬裏黃河一壺收”的壺口瀑布壯觀天成。有獲國家優秀旅遊城市稱號的城市4座;曆史文化名城6座;各類等級旅遊景區74處,其中4A級景區17處,3A級景區28處;而人文景觀更是得天獨厚,有黃帝陵、炎帝陵、周秦漢唐諸多皇陵,“史聖”司馬遷、“藥王”孫思邈、文字始祖倉頡,以及秦兵馬俑。僅十三朝古都西安這座世界最大的古城堡的文物古跡就難以盡數。各類博物館、紀念館103個,館藏文物60餘萬件,國寶級文物121件(組);具有一定規模的旅遊景區(點)200餘處;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七處。宗教活動的寺院庵觀星羅棋布,法門寺、大慈恩寺、薦福寺,佛教八大祖庭之六大祖庭在西安;道教祖庭祖庵重陽宮、樓觀台、佳縣的白雲觀等。隋唐以來,儒、釋、道三教文化鼎立,推動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儒家雖未形成規範的宗教模式,但留下了諸多的人文遺產。關西夫子楊震、眉縣的張載、周至的李二曲、西安的馮從吾皆是通古大儒,他們的活動遺址或紀念地均凝聚著傳統的優秀民族文化,是難得的旅遊資源。
陝西豐富的旅遊資源,薈萃著我國自遠古以來豐富的曆史遺存,形成了以西安“古都文化”為中心的陝西關中的周、秦、漢、唐旅遊文化產業鏈,以黃陵、壺口瀑布、統萬城、革命聖地延安、耀州窯等反映陝北黃土高原、塞外大漠、黃河風情、紅色旅遊為主題的陝北旅遊文化產業,以秦巴山水、漢江流域、紅寺湖、南湖、瀛湖、南宮山等自然景觀以及“三國文化”為主題的陝南旅遊文化產業。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的偉大實踐,為陝西文化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為文化產業提供了無窮的開發潛力。陝西文化工作者在防止和克服將文化完全商品化的同時,大膽借鑒兄弟省份乃至世界上先進的市場運作機製和經驗,創造著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獨樹一幟的現代科技
陝西擁有各類科研機構1061家;普通高等院校72所,民辦高等教育實體55個,在校大學生近百萬人。科教綜合實力居西部第一,全國第四。民辦高校規模居全國第一。“陝西作家群”享譽全國,“長安畫派”獨樹一幟,陝西書法家群體蜚聲書壇,“西部電影”在當今中國影壇舉足輕重。同樣令人驕傲的是,經過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洗禮,以國家級西安高新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楊淩農業高新產業示範區以及西安曲江新區和西安滻灞生態園區為代表的新區建設,充滿了現代科技文化的氣息,文化創意產業正在蓬勃發展。